国利民的学术,他们只是收集名人轶事、民间传说,并且将其用夸张的文字表现出来,博取世人的兴趣这根本就不配作为学术嘛!
别说那些落选的学派弟子,就连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入选的学派子弟,都感觉耻于与小说家为伍。
然而,朝廷只是传达了魏王赵润的一句话,就让那些大喊不公的落选学派弟子没了声音:我很欣赏小说家的那些故事。
魏王赵润这等雄主都亲口表示欣赏小说家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再不情愿,也只能默认小说家被列入八个辅修的名单。
“算了算了,全当给陛下(魏王)解闷吧。”
各学派的子弟们只能如此劝说自己,默认了这个既定事实,就连此前看不起小说家的儒家、法家等学派的门徒,也不再攻击小说家,他们全当这次朝廷只给予了四主七辅十一个名额最后那个名额,就任由那位魏王陛下吧。
但事实上,赵弘润对小说家的看重,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他喜欢看小说家的那些故事。
他看重的,是小说家在编写那些故事时,其天马行空的构思以及夸张的文字表现形式,这可是相当有利的武器啊。
打个比方说,赵润他日若是要提高他魏国将领的知名度,他完全可以让小说家编写一个个故事传于天下,就比如司马安曾经用五百只羊击败了三川的羯部落,这是多么好的材料啊,在小说家的笔力渲染下,在这种缺少娱乐条件的年代,司马安绝对一下子就能成为天下各国百姓耳熟能详的魏国名将。
通过故事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正面宣扬魏国的官员与将领,一方面贬低其他国家的官员与将领,夹杂魏国私货的文化输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