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真敢说啊?
殿内诸多朝臣,吃惊地看向礼部右侍郎何昱,吃惊于这位何侍郎居然敢在这个时候顶撞那位君主。
然而,坐在王位上的赵润却并未动怒,反而笑呵呵地说道:“诸卿可以祝朕击溃诸国联军、凯旋回师……至于那些朕此刻不太听的话,都给朕憋在心里!”
殿内诸朝臣相视无奈:他魏国的君主,一旦霸道起来就是这般让人无法招架。
良久,礼部左侍郎朱瑾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支持救援大梁,但臣认为,御驾亲征之事,或有商榷的余地……当然,臣绝非是认为陛下不能成功,相反臣认为,只要陛下出马,虽诸国联军有百万之众,亦难挡陛下之威,臣只是觉得,似楚水君那等人物,还不需要陛下亲自出马……”
不愧是礼部出身,瞧这话说得。
殿内诸大臣闻言暗暗称赞。
旋即,兵部尚书陶嵇亦开口道:“朱侍郎所言极是,楚水君何德何能,需劳烦陛下亲自率军出征?臣以为,南梁王可当此重任。”
一听到南梁王这三个字,殿内诸臣就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般,你一言我一言地劝说起来当然,是以恭维的方式来劝谏。
也难怪,毕竟魏国曾有三位拥有灭一国能力的统帅,即魏王赵润、南梁王赵元佐,以及禹王赵元。
论在统帅方面的才能,南梁王赵元佐并不会逊色赵润多少,充其量就是赵润比赵元佐多一些灵光一闪般的妙计而已,就比如当年攻伐秦国时的雪橇战车,使魏军创下了十万大军在短短数日内奔袭八百里、兵临秦国王都咸阳城下的壮举,或者说是奇迹。
南梁王……么?
赵润微微思忖了一下。
其实近几日,他也考虑过南梁王赵元佐,但很快就被他否决了。
原因有三,其一,南梁王赵元佐自禹王赵元过世之后,身体状况就大不如前,近些年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命其率军出征,赵润实在担心他因为劳顿而死在半途。
其二,对于南梁王赵元佐的信任,赵润至今仍有所保留,尤其在当前这种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他岂敢将希望寄托了前者身上。
至于其三,此事关乎赵润自己心中的愤怒。
这十几日来,频繁收到前线己**队战败、诸国联军侵入国内的消息,赵润心中异常愤怒。
他不敢去想象,至今为止已有多少魏人惨死在诸**队士卒的兵器下,亦不敢去想象,日后还会有多少魏人受这场兵事牵连而死。
所谓国,无民不立、无王不兴,他赵润作为魏国的君主,他允许自己偷懒,但前提是,他能使这个国家持续富强,使国内的子民能安居乐业、安享和平。
可现如今,他魏国的子民正在遭受屠戳,这让赵润备受怒火煎熬。
击退诸国联军、保卫国家?
不不不,他此番出征,可不仅仅只是如此。
他要通过这场仗使天下明白,他魏国绝非柔弱可欺!
与魏为敌者,便赐其亡!
第238章:亲征【二合一】
历代中原诸国,极少有君主御驾亲征,除非是必胜的战争。
其中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君主御驾亲征的危险性太大,万一这位君主不慎死于战场上的流矢,搞不好就连必胜的战争都能打输,甚至于,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使国家陷入动荡。
退一步说,就算这位君主最终并未死于战场,但若是仍旧打输了这场战争,亦会大大降低这位君主的威望。
其次,一般的君主,论率军打仗并不见得就强过本国的将军,万一这位君主做出错误的决定,就很有可能打输这场战争当年魏韩上党战役,就是因为魏王赵慷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尽管他并没有御驾亲征。
其三,君主御驾亲征,此事对前线己国士卒的鼓励那是毋庸置疑的,但反过来说,这位君主也会成为敌军的目标。
综合以上种种,是故历来中原各国的君主极少亲自出征,尤其是在己方落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
但话说回来,魏国当代君主赵润,他与一般的君主却又有所不同,这位君主本来就是以武功著称,因此,倒也不必担忧这位君主会做出错误的决定,相比较之下,魏国的臣子更担心这位君主在战场上遇到危险。
毕竟此番魏国面临的敌**队,那可是多达一百五十万军队。
不过,既然这位君主已做出最终决定,魏国的臣子们也只能默认此事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