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天下的时代,皇帝的颜面,就等同于国家的颜面。一旦皇帝颜面受损,影响的就是整个国家的形象,所以但凡有些骨气的皇帝,为了国家的名声,宁愿选择身死,也绝不苟且。
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即便他是皇帝。
赫赫有名的一代悲剧皇帝,明朝崇祯帝就宁愿选择自缢于煤山,也没有选择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甚至连李唐国主李璟为了免受宋廷的羞辱,都甘愿自赴黄泉。就更不用说是被后世太祖写进《沁园春·雪》中的赵老二了。
“你是说要将这个钱庄,挂在户部的名下?”赵匡胤皱眉道:“皇族不可以放印子钱,难道朝廷就可以放印子钱了?”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事关面子的问题,本身就没有什么好妥协的。唯有到了真正走投无路的时候,也许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来,但现在赵老二有很多种选择。
当然最极端的手段,就是战争。
而辽国两国之间势必会有一战,只有在相互掂量过各自的斤两后,才能将自身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进行最后的谈判。
当然,若是能直接消灭,那就最好了,谈都不用谈了。
于是赵匡胤与闻起航便不约而同的将话题转移到了钱庄的问题上,对于向辽国进献美人一事,就直接默契的避而不谈了。
闻起航执礼正色道:“陛下,如今我朝新立,百废待兴,正是大力发展民生之时,但天下战乱五十余载,百姓穷困不堪,家无余财,即便想筹措些许钱财,置田行商,也是问路无门。
民间拆借印钱,如今最低皆为月利三成,如此高昂的月利,百姓们即便是有心拆借,也是无力偿还,甚至不得已前往借债的百姓,最后反而沦落到了要卖儿卖女抵偿债务的地步。
都是我朝百姓,陛下子民,如今由朝廷出面,用少量月利帮其度过难关。微臣相信天下百姓定当归心。
如此以来,即可相助百姓,也能顺便解决一下国库空虚的问题。微臣认为此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德政。”
“年利三成!年息一成!”赵匡胤看着奏章沉吟道:“整整降低了一十二倍的利钱,确实对百姓会大有益处,但是你如何保证,这些钱财,最后借给的是百姓,而不是像你这种大户呢?”
“........”不懂还非要装懂,丢人都不知道怎么丢的。闻起航咧咧嘴道:“陛下,一视同仁很重要,只有像微臣这种大户,才能大规模的借钱,也唯有如此,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百姓们才会有赚钱的地方,他们才能变得富裕起来。
陛下,您也去过管楼村了,微臣给那些工匠们的工钱,可是平常的两倍。”
“看闻卿奏章上所写,此钱庄将来可是要聚天下之财,你就没有想过,万一钱庄将来出了事情,可怎么办?”
赵匡胤虽然对此钱庄的运营模式有些一知半解,但帝王的嗅觉,还是敏锐的察觉到,将来所面临问题的严重性。
闻起航正色道:“陛下,此钱庄,将来无论如何都不能出事,因为一旦出事,后果将会十分严重,甚至会动摇国本。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钱庄里可都是百姓们的血汗钱,一旦他们的钱不见了,后果将会比兵变还要可怕。”
“既然你深知此中厉害,那为何还要一意孤行的筹建此钱庄?”赵匡胤悚然一惊道。他终于明白刚才的那一股子发自内心的寒意是从那里来的了,正是闻起航所说,一旦百姓的钱财出了问题,造反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闻起航执礼道:“陛下容禀,凡事有一利,便有一弊,正如火药,用之于敌,便可杀敌于无形。然若自爆,却也能自毁己身。
可世间之事,正如滔滔江河之水,永不后退。我们断然不能因噎废食,更何况钱庄的弊端,其实并不是弊端,也正如火药,只要保管得当,便只会杀敌,不会伤害己身。
所以只要遵章而行,钱庄便只会带来益处,而无害处。”
“闻卿还是过于年少,对于人心,还是了解不足。”赵匡胤叹口气道。只要是人在管理,就难免会存在漏洞。人心不足蛇吞象,面对钱庄这样一个聚宝盘,能管住贪欲,不伸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闻起航笑笑道:“陛下,我们当然不能指望人心。唯有严格的制度,才是永远的利器。”
“哦,说来听听?”赵匡胤不置可否道。
“陛下肯定是担心钱庄一旦交付户部管理,难保那些官员们不会上下其手,所以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