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领着残军一路无言,循小道向北,终于在赶在日暮之前,蒲坂津石城城头终于依稀可见。
魏军将士担惊受怕了一日,此刻终于有些喘过气来,不自觉加快了步伐。
及至赶到城下,朱赞上前高呼道:“大王回来了,还不速速开门迎接!”
就在这时,城头点起无数火把,镌有“汉”、“刘”字样的旌旗倏忽架起,门楼上,一名须发灰白的老者在两名中年文士的拱卫下,徐徐现身城垛。
来人正是刘备,他身边文士自然就是诸葛亮与徐庶,但见他面目含威,冲着城下喝道:
“曹彰,你只留老弱守城,朕已取下多时矣!”
“什么!大耳贼居然取了石城……”
曹彰如梦方醒,大惊失色,与朱赞面面相觑,正不知作何应对,忽闻后路右侧烟尘滚滚,似乎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间或传来闷雷般的爆喊:
“曹彰小儿何在,何不与俺老张一决高下?”
朱赞闻言,面上已然变了颜色,心虚道:“是张飞…张飞来了,大王,我们速往左退。”
还不待曹彰答应,后路右侧脚步沙沙,一员绿袍小将领着辚辚潇潇数不清的骑兵赫然现身,正是一路追杀而来的关兴。骑兵之后,一员黑袍小将也领了众多步卒大步而来,不是张苞是谁。
关兴一马当先,率先见曹彰残兵顿兵城下,当下猛然加速,口中高呼道:
“好你个黄须儿,胆敢临阵逃脱,累我一顿好找,今日不将你的头拧将下来,难消我恨!”
魏军环顾前后左右,尽被汉军包围,已然没了退路。
刘备居高临下,喊道:“今汝进退失据,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曹彰大怒,举枪遥指,骂道:“大耳贼,汝不过织席贩履之辈,何敢辱我?我乃太祖子尔,今有死而已!岂能言降?”
他又一指徐庶,厉声再骂:“徐元直,尔乃反复小人,必不得好死!”
说话间,曹彰猛夹马腹,胸间带气,转身直取关兴。
“小贼,孤何惧尔?拿命来!”
他身后的数百乌丸骑毫不迟疑,依次跟上。
朱赞左右看了看,见身边的河北步卒面色彷徨,已然惧意满布,毫无战意,他叹了口气,又猛吸一口气,扶正头盔,随着曹彰冲锋的方向,凛然迎上,两军旋即混战在一起。
城头上,刘备召来一员中年将领,吩咐道:“叔至,你领白耳兵接应安国,务要将曹彰一网打尽!”
“得令!”
陈到一振甲胄,领命而去。
在刘备看来,曹彰此刻腹背受敌,城下的战斗根本没有悬念,他伸出左手扶住诸葛亮的臂膀,又伸出右手握住徐庶手腕,感叹道:
“若非两位献计,曹彰之败,岂能如此迅速,此皆两位的功劳。”
徐庶面色惨白,摇头道:“曹子文曾剿抚北虏,有功于社稷,他若战死,请玄德公予以厚葬……”
刘备一愣,诸葛亮却已然看出徐庶心中的恍惚,安慰道:“元直须知,今日速破曹彰,是为进军龙门口争取时间,匈奴将至,留给我军的时间却是不多了。”
刘备明白过来,颔首应和道:“他终究是曹孟德之子,纵辱我于口舌,我却不会与他一般见识,当会厚葬。”
徐庶神色稍缓,轻轻叹了口气,顿了顿,问道:“此战之后,不知两位作何打算?”
诸葛亮看了看刘备,见后者也投来相询的目光,当即提议道:
“当兵分两路。待曹彰殒命,请陛下取其信物,派人至潼关引诱曹洪出关来战,陛下可引兵半路击之,此一路也。明日一早,亮便要发兵北上,抢占阳夏险地,阻匈奴于龙门口外,此二路也。”
刘备摇头道:“兵分两路不假,但阻击匈奴,朕责无旁贷,北上这一路,便由朕去。”
诸葛亮劝道:“臣于西征陇西之际,得八阵图法,于对阵骑兵一途,稍有心得。此去不说尽诛匈奴,但择一险要处阻挠其势,却是无碍。专请陛下尽早剿灭曹洪,引大军北上,再与匈奴决一死战。”
刘备听他语气虽然淡然,但态度却十分坚决,知他已有定计,当下不再坚持,颔首应下,他忽又想到一事,侧身问徐庶道:
“元直可知匈奴此来,当有多少兵马?”
徐庶皱眉沉思半晌,方道:“匈奴人自小精于弓骑,人人皆兵,势极盛时可聚雄兵十万……”
“十万……”
刘备、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