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明月不放韩洛琪出来是对的,只是她还是不够心狠,所以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以至于后来的十几年,她都深深地后悔、自责、悲痛着。
可即便从那以后,明月割掉了心里最柔软的一部分,变得杀伐狠绝,该失去的她一样都失去了,错过的,终究再也挽救不回来。
太后的生辰,很快近在眼前。
寿宴选择在晚上举行。别看太后在北晋皇宫时贵为妃子,有资格开寿宴的只有皇上、皇后和太后,就连贵妃过生辰,也不得宴请大臣和家眷,只能自己在宫内摆一桌宴席,请宫里关系好的姐妹来把酒言欢。
因此这样大张旗鼓地设宴,还是头一次,太后心里还是很期待欣喜的。
不管她太后的位置是不是虚设,臣子的心里有她,天下人的心里有她,而且她还知道,大臣们对她的崇敬远远胜过皇后,所以谁是最后的赢家还不一定。
宴会正式开始,盼望许久的这一刻终于来临。太后在众臣的望眼欲穿中盛装出席。
她一出现,帝后就和大臣一起朝她行跪拜之礼,嘴里高呼着恭敬的贺词。
这一刻,太后忽然产生了错觉,仿佛她就是那位实实在在的太后,皇上尊重她,皇后畏惧她,她权倾朝野,无人能及。
“平身,赐座。”太后用清脆的声调说。
众人都落座后,太后扫视了一圈,发现帝后身旁空荡荡的,太子和公主并不在席上。心下立即不悦。
你的孩子再尊贵,难道来参加皇祖母的寿宴、向皇祖母请个安还屈尊降贵不成。
尤其是那个司马凝苒的出身,太后是再清楚不过的,她明明是姓郭,可司马朗非要做这个不劳而获的亲爹,还让公主改姓,与他一个姓,竟然把整个南晋国的子民都骗过了,让大臣百姓们都以为凝苒是皇上最宠爱的长公主,崇敬、讨好者趋之若鹜。
不过太后很清楚,公主的出身就是皇后的逆鳞,如今皇后把持大权,谁敢挑衅她将事实泄露出去,太后相信,皇后会让这个多嘴的人死的很惨。
太后不敢冒险,临来建康前,她也叮嘱过儿子儿媳,哪怕这个真相能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能让皇后彻底垮台,他们也要咬紧牙关,绝对不能透露出去一个字。折敌八百自损一千,这个赔本的买卖绝对不是聪明人行出来的。再说司马朗愿意当这个便宜亲爹,他们才不瞎操这个心,他说他是公主的亲爹那就是喽。
太后不懂明月不让两个孩子来参加寿宴的原因。明月经常被那个噩梦缠身,而每次从太后那里回来,那个噩梦就会消失几天,她隐约感觉到也许和太后有关,所以有太后出现的地方,她就不让扶盈过来。
扶盈是她的儿子,凝苒更是她的心头肉,她当然不会只让扶盈避讳,索性让他俩都躲起来。来参加宴会前,明月就叮嘱过浣溪夕颜,一定要保护好姐弟俩。
她还加派了人手护在长门宫周围,整个宫里反正都是明月的人,这样,总算能确保万无一失。
浣溪她们不理解皇后的紧张兮兮,不过不管心中如何觉得没必要,主子的话她们都会言听计从,一切照办。
宴会开始后,明月一边与太后和来宾们应酬,还时不时让人回长门宫打探消息,询问公主太子的情况,听到他们在浣溪的陪伴下很是安静,太子也没有哭闹寻母,明月才放下心来。
看着心不在焉的皇后,太后更是来气,平时她对自己不尊敬也就罢了,这是什么场合,她竟然还如此嚣张。
但是气归气,每次皇后向她举杯问候,她都要摆出一副慈爱的长辈面孔回敬过去。
酒过三巡,大臣们有酒壮胆,已经不像刚来时那么拘束了,再加上太后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太后高高在上的架子,这让大臣们更加放松,话语也多了起来,气氛一时间很是融洽热闹。
宴会进行到一半,就到了上寿礼的环节。
按照官爵的品阶地位,大臣们纷纷将寿礼呈上来,有内侍上前接过,一边禀报一边登记在礼品册上。
首先是帝后的,皇上送的是一副他亲笔所写的百福图。
这让大臣看来,皇上送的礼物十分用心,简直是孝心一片。
太后嗤之以鼻,皇上的真迹是值钱,可她又不能拿去卖,对她来说就是废纸一张,还不如她的亲生儿子随便写两个字看的顺眼。
然后就是皇后的,皇后还算大方,送了一盒子东珠。
王爷王妃的自然就不必说,礼物不仅贵重,而且费心。太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