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韩奎还真就承包了生产队的渔船,又承包了队里的手扶拖拉机。出来卖蚬子。
此时,韩奎车斗里的蚬子还有一大半,看来卖出去的并不多。
周围围观的人不少,但是买的人并不多。
林驹一下子就知道了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吃过,对于蚬子了解不多。
“韩哥,你这个卖法不对路,这样下去,你今天注定卖不完”。
“是啊,兄弟。我也着急呢。到城里卖倒是能快一些,可是不敢去啊,叫人给没收,我这两天可就白干了”。
“韩哥不用着急,我帮着你卖,今天晚上就在我家里住下,咱们好好喝一杯。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兄弟黄天大”。
黄天大和韩奎打过招呼,林驹就找来几块砖头,在路边临时搭了一个简单的锅灶,黄天大到林驹那里,拿来一个铝盆,到旁边的人家接了水,就放在锅灶上。
然后就装了一盆蚬子,开始蒸上了。
没多久,盆里冒出了热气儿,等了六七分钟,打开锅盖,就见里面的蚬子壳已经张开。
这个时候就可以吃了。
“来,大伙儿都尝一下。这个黄蚬子就这么吃,把蚬子肉扒下来,在汤里面涮一下,把里面的沙子涮掉,就可以吃,什么调料也不用家,就吃这鲜劲儿。”。
“来来来,都吃,这个不要钱,吃了觉得好,就买点儿,一个人买多少合适呢?就照一个人二斤买,就够吃一顿的”。
在林驹的演示下,众人就纷纷上来。
“哇,还真不错,好吃。行,我买十斤”。
这个黄蚬子,味道确实鲜美,只要吃上了,就令人难以忘怀。
就这样,原来围观的人,就开始纷纷购买。
现在各家的人口都比较多,每家三四个五六个孩子的,非常普遍,多数家庭,都至少五六口人。
只要一买,就都是十多斤。
学校的老师们下班了,林驹也见一个招呼一个。
他们今天正好领了加班费,手里有钱,尝了蚬子之后,见确实不错,也就纷纷购买。
爱凑热闹,是很多人的天『性』,见买的人多了,其他人也就着急,也上来购买。
很快,车上的蚬子就只剩下了三袋。
“走,跟我马家堡子卖去,剩下这些,到了那里一会儿就卖光了。正好今晚上就在那里住”。
到了这里,韩奎自然听从林驹的。
于是韩奎开着手扶拖拉机,林驹和黄天大骑着自行车,就到了马家堡子。
林驹和黄天大到堡子里一吆喝,人们就纷纷出来。
有林驹和黄天大给站台撑场面,林驹自己又买了一百斤,韩奎很快就把剩下的蚬子卖光。
林驹把蚬子送回家里,叫二姐给罗家和二大娘、老叔家送一点儿去,把韩奎的手扶拖拉机留在家里。他就跟黄天大、韩奎推着自行车,带上韩奎留下的三十多斤蚬子去北大沟。
水桂还在北大沟,加上二姨夫和二姨,今晚就吃蚬子喝酒。
到了二姨家,三个人刚刚开始吃饭,把韩奎介绍给大家,二姨那边就生火蒸蚬子。
“二姨,我来告诉你怎么蒸”。
林驹担心二姨不会蒸,如果加了一大锅水,吃起来味道可就差得多。
“去去去,上炕等着,我吃蚬子的时候,还没有你呢”。
林驹这才知道,自己的担心多余了。
没多久,二姨就用大盆端上来满满一盆。又用小碗儿装了蒸蚬子的汤水。一共三碗,两人一碗。六个人就一边喝酒,一边吃蚬子。
水桂有南方口音,林驹给韩奎介绍的时候,只说是自己南方的朋友,到这里来住上一段时间。
韩奎也是机灵人,也不刨根问底,只是跟水桂说些闲话。
水桂也是见过世面之人,自然也能应付自如。
不过,双方也都知道,林驹既然能够给他们引荐,也都是可靠之人。所以相处倒也融洽。
“来,韩哥,今天也没有外人,咱们喝一杯,欢迎你到马家堡子来”。
“谢谢林老弟。去年你说叫我到这里来,我这回就寻思着,一边到这里来卖蚬子,顺便到你这里认认门儿。没成想这么巧,在大街上都能碰上”。
“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是缘分,来,干”。
“干”。
几个人共同喝了一杯。
“没想到,韩哥竟然真的就把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