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了这个消息,一个个眼睛都泛起了绿光,特别是朝鲜和倭国的使节,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相比于安南和占城等地,天津卫的市舶司距离朝鲜和倭国最近,尽管现在的朝鲜已经臣服于女真了,但对于其与大明的贸易往来,皇太极还是乐于看见的。
毕竟朝鲜从大明这里得到再多的好东西,最终都会进了金国上层的腰包。
看到使节们都满意的退了下去,黄立极等一干阁老们终于松了口气,要是有哪个脑袋被驴踢了的使节因为赏赐太少,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那大明可就真的丢人丢到爪洼国去了。
此时看到使节们虽然也嫌弃赏赐少,但好在还有天津市舶司敞开的贸易,一个个也都满意而归,阁老们更加佩服天子一眼便看透了周边小国藩属大明的本质。
明初,大明国力昌盛,军威更胜,藩属小国那是真的拜服大明,但随着大明国力衰弱,军力不彰,藩属国的态度自然而然的便转变了。
但之所以还是依附大明、按时朝贡,所图不过是为了朝贡体系带来的巨大利益。
这一点,朝中有识之臣自然也看的清楚,但为了维护大国体面,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让这些小国占去了好处。
此时,见天子亲自揭开了朝贡体系的遮羞布,除了一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大部分的臣子还是喜闻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