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毕懋康,连着陪同考察的大元帅府吏员和正在工厂里劳作的工人闻言都愣住了。
因功封爵啊,那可是庇荫子孙、与国同寿的爵位啊,给个宰相都不换的啊。
君不见大明建国二百余年,内阁辅臣成百上千,但鲜有家也流传百年繁盛不休的,但是大明开国和靖难之后的公侯伯爵却可以做到。
除了明初牵扯到各种或真或假的谋反案中的国公大佬,大部分有爵位的勋贵都传了下来。
像应天府徐家、顺天府张家、云南沐家,这些爵位都已经传了二百多年了,真正的与国同寿。
自古财帛动人心,有这个爵位在前面吊着,朱由检相信大明的第一台蒸汽机不会让自己等太久。
出了机械厂,朱由检又去了玻璃厂,如今已经有巴掌大小的玻璃出产了,虽然有的还有些气泡,但比起西洋来的玻璃制品,成色已经好多了。
按照毕懋康的说法,若是拿出去售卖,绝对能让西洋的那些冒牌货没了立锥之地。
对于毕懋康的这个说法,朱由检笑笑没有说话。
在这个时期,西洋玻璃和朱由检西山玻璃厂根本就不是一个路数,也不是一套生产工艺。
此时的西洋匠人因为不清楚玻璃产生的原理,根据匠人技艺的差别,玻璃出现的载体多是手工生产的工艺品,且多是彩色的,生产出一块平板的完全透明的玻璃,则要看运气了。
但因为有朱由检这个金手指,西山的玻璃厂从建厂之初便已经知道了玻璃的生产原理,所以即使有些气泡瑕疵,生产出来的玻璃基本都是平板的透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