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些。
所谓全民识字,重在全民,也即不论男女老少,所有人都要学习认字。
目的何在呢?有些人可能无法理解。张镝却坚信这一计划的重大意义,若成功实施,其作用当不亚于十万雄兵。
全民识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有利于政令的传达和军民的管理,以往需要敲锣打鼓召集民众宣布政令,等识字的人多了,几张布告就解决了,还避免了口口相传以讹传讹。
其次识字率的提升可极大的促进中兴社各项事业的发展,很多时候,技艺传承、经验总结、创造进步都要以文字为前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识字的精神价值。全民识字的过程也即是全民教育的过程,就是要教导百姓认识到中兴社的伟大事业,教导百姓忠孝礼义廉耻之理,教导百姓驱逐鞑虏、恢复中原的意义。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没有精神追求的一群人就仿佛一群没有灵魂的茫然的绵阳。但同样一群人,灌输了精神内核,有了灵魂,转身就能变成一群猛虎。所以全民识字不仅仅是认字而已,更是一场思想的全民进化,在全民识字、全民受教育的基础上,才能随时拉出一支有思想、有灵魂、有战斗力的强大军队,这才是张镝的终极目的。
有计划就立刻行动,张镝一声令下,全民识字运动便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此事以礼部为主导,其余各部门全力配合。礼部管辖的蒙学、通学、大学三级学校自然是重要阵地,此前十岁以上的适龄儿童已基本动员入学。
学童们大部分都在蒙学,少数入读通学的是原先未移民上岛时就上过私塾,已有一点基础,这部分人很少,十几人而已。大学则还只是一个空架子,需要第一批通学学生毕业才有生源,目前还没有正式学员入读,只是办了几期针对事务官和军官的短期集训。
单凭礼部的力量,能办起蒙学、通学、大学已是难得,“三学”尚且一切草创,人手紧张,要开展全民识字的大运动,就不得不调用其他各部的力量。有张镝的全力支持,这也不成问题。其余七部都轮流派出半数以上的事务官供礼部调配,还有正兵之中原被称为“秀才军”的袁镛所部,数百名军官本都是庆元士子出身,现在也都被抽调出来,临时担任教书先生。
中兴社的效率在这个时候凸显出来,短短三两日,便将现有大部分识字人口集中起来,初步做了筛选,选出口齿清楚、文理稍通者数百人,主要是各部事务官和“秀才军”中的军官。这些人将作为全民识字的“种子”,分配到各营、各堡及矿场、港口担任识字先生。
考虑到人手和施行难度,全民识字运动先在自新城及周边地区率先开展。识字先生们被派到上百个营、保之中开设课堂,为了不影响工农生产,主要利用夜晚和农闲时间教民众识字。
教材除了常见的《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书籍,还有礼部部长朱存铨精心编辑的《总理语录》,收集了张镝的文章论述几十篇,还有讲话语录数百条,比如第一次中兴大会上张镝所作《中原各阶层之分析》就收录在内,此书是教材中内容最多最厚的一本。书的封面上方有“总理语录”四个大字,下面一行小字写着张镝的一句指示:“读书识字与吃饭睡觉一样要紧”!封面的下半部分印了了一个人站在高处指点江山的样子,不用说就是指代总理张镝的形象。
几类教材都是礼部加急雕版印出来的,“三、百、千”之类的书就是寻常版本,中原市面上就很多的。单说这本《总理语录》,是最费时间精力的,也是识字先生们讲授的重点。同时,相对于枯燥的《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纯粹的识字书,《总理语录》的内容更加充实,老百姓也更愿意听。很多识字先生会在课堂上会穿『插』讲授总理张镝的光辉事迹,讲他忠肝义胆、不畏强权,讲他替天行道、抗击鞑虏,讲他礼贤下士爱民如子。总理的事迹就是最好的教材,这些事迹原本在百姓中口口相传,通过识字先生们的讲授后就更加深入人心了,所谓“总理的恩情比天高,总理的思想比海深”。人们对总理的敬仰远远超过了天上的神仙菩萨,因为神仙菩萨顶多给予一点虚无的内心安宁,但总理张镝却实实在在的为了老百姓做事,真真切切让他们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如雨后春笋,中兴社各地大办起各类农民夜校,田间识字班。虽说条件简陋,但效果很好,甚至大大超过了张镝的预期。老百姓对于读书识字涌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每到傍晚,劳动回来的人们就三三两两的聚集到堡寨中央的大公房,早早的占好位置。识字先生一般都申末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