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海就挨家挨户地走。
这孩子说话好听,而且一说一笑,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到哪家,搭话、唠嗑都不带让话掉地上的。
但李如海在南山村的工作却不顺利,而问题不在李如海身上。
这小红杉林场,山场、林木都特殊,山上的紫貂密度比永安林区要厚很多。
一张紫貂皮上千块,都赶上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所以,一到放假的时候,就连林场工人都上山去下踩板夹子猎大皮。
工人都这样,那些氓流子、街(gāi)溜子就更不用说了。
也可以说,这南山村家家户户都猎大皮。
过去这俩小时里,李如海一共走访了七家。从落雪到现在,这大半个冬天里,这七家收获最少的一家,也打有两张大皮。而最多的一家,竟然有六张。
七家加在一起,更是二十张大皮之多。
且不说这些大皮能卖多少钱,就赵家商会加五块钱把这些大皮都收走,年后到河北一卖,利润就得将近二千块。
但问题是,这七家都已经把大皮卖了。
小红杉林区和永安林区,还有永兴大队不一样的是,小红杉林场有个供销社。
永安林区、永兴大队的跑山人,只要不是急用钱,那他们都是年前下一趟山,年后开春种地前再下一趟山。这两次,就把年前、年后攒的山货都卖了。
小红杉林区的跑山人,也是下一趟山卖一次,但他们下山就是回家,那供销社就在他们下山回家的途中。
所以,小红杉这边的跑山人,上山溜着一张大皮,下山就卖一张,溜着两张就卖两张。
带回家的只有钱,而没有皮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李如海舌灿莲花,人家里没有皮张,他又怎么买?
这不怪李如海没能耐,但李如海心里很不舒服。
听李如海说“南村没有,北村也没有”,张援民就以为这孩子要回林场呢。
等出了南山村以后,李如海也确实是往林场的方向走。但在走到半道的时候,李如海忽然就奔着供销社去了。
张援民跟李如海进了供销社,这供销社不大,规模肯定不如城里的,但家里用的一般东西,这供销社里都有。
就像魏怀信昨天说的那样,这供销社是四间房,里面一间是收山货的。这时没有收山货买卖,所以那门是紧关着的。
前面这三间,柜台、货架靠北面避光,进阳光的南窗户前,支着一排七八十公分高的木杆架子。
架子上放着一个个高粱杆扎的大盖帘,盖帘上晾着木耳、榛蘑、猴头、羊肚菌等山货。
中间炉子周围,坐着十二三个妇女。
南村、北村都没有小卖店,村民买东西都得来这供销社。
妇女们到这儿买东西,顺便唠唠嗑,供销社的人也不管。
李如海、张援民一进来,所见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这不光是因为李如海那一身炫酷行头,主要是这两人都是生面孔。
李如海走到柜台前,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来,在里面抽出一张五毛的放在柜台上,道:“来包迎春。”
“嗯?”张援民一脸惊愕地看着李如海。
柜台里坐着一个男人,他大概四十多岁,在打量了李如海一眼后,他起身问李如海道:“小伙子,你是不是过来帮我们打土豹子的?”
“那是我哥、跟我大哥。”李如海笑道:“我就跟着来溜达的。”
“啊……”听李如海这么说,那人从柜台里掏出一包迎春,将其放在李如海的五毛钱上,道:“你拿着抽去吧,不要钱了,完了我给你记魏书记账上。”
“不用那么麻烦。”李如海拿起烟,却把钱留在柜台上,道:“我抽烟,该给钱就给钱。”
说着,李如海拆开烟包,熟练地抽出一颗烟塞在自己嘴里。
这一幕,看呆了张援民。
李如海过完年十五了,张援民像李如海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卷叶子烟抽了。
但李大勇、金小梅对李如海管的挺严,不让他在十六岁之前碰烟和酒。
在家的时候,李如海表现得很好,谁也不知道他竟然会抽烟。
叼着烟的李如海,对柜台里那人道:“师傅,借个火。”
那人闻言,转身拿过拆包的火柴,拿出一包轻轻丢在李如海面前,道:“拿着用去吧。”
一包火柴没几个钱,李如海也没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