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大王要进行官制改革。”各种小道消息在汉国官员之内流传着。
“大王想改就改呗,这又不是第一次进行官制改革。”说话的显然是一位佛系官员,对于身边的变化不怎么关心。不过他说的也是实情,汉国的官制始终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即便是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也只是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对底层官员的影响并不大。
“这次可不一样,据说要为每一个人都确定等级,等级不同发放的俸禄也不一样。”说话的人消息十分灵通,别人不知道的消息他总是能先知道。
实际上官场上传播的小道消息都在张政的掌控之内,张政为了测试众人对进行官制改革的态度,故意放出来一些消息。官员们显然对于自己的官位很重视,一时间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那岂不是说,官越大的人挣的钱越多。”提到了俸禄,那个佛系官员总算有点儿触动。
“不是一直是这样吗?不过你也不用过分担心,这次官制改革会增加许多部门和职位,我们大家都会高升的。”想到自己要高升,官吏不由心中美滋滋的。
“形势不是那么乐观,我听说了大王重修稷下学宫,引天下读书人来投,除了少数人安排在稷下学宫教书,其他的也都要充实到官员队伍之中。”这位又投入了重镑消息。
“不会弄个什么都不懂只会读书的傻子当我的上级吧?”众人感到了一丝不安,历来各国的大王都是这样的,为了表示对读书人的尊敬,往往请来一些名气大的人物马上委以重任,以表现礼贤下士。这样做对一些在在天下游『荡』了多年的老油条还行,可如果真是读书读傻了的主没准还会出了『乱』子。
“出这种事的机会很大,听说大王这次将只要稷下学宫用不到的人都招进来。里边没有社会经验的肯定很多。”说到这里大家情绪有点儿低落,好不容易机构扩编有了高升的机会,好的位置却要被别人占了,而且占了位置的人还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算了,别瞎猜了,派谁来当官也得我们干活,我们就这命啊。”汉国官员一向被张政要求办理实际事务,所以现任的底层官员觉得自己更象是一名小吏,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众人聚在一起发几句牢『骚』也就完事了,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爷爷我不去当官,我在家里读书好了,有许多学问没有弄明白。”说话的是儒学泰斗孔然的孙子孔新。
现在的孔然终于可以称为儒学泰斗了,张政给了孔然高规格的接见,以致他将许多儒家的弟子弄进稷下学宫,在学宫中占有了重要位置,儒家在汉国俨然有了第一学派的态势。儒家觉得借孔然现在的声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所以不介意将孔然高高的捧起来。这中间孔然当然也和张政有交易,孔然要将不能在稷下学宫任职的门人弟子送给张政到朝廷里当官。这其实是两利的事情。张政有了给自己干活的人,那些读书人也有了官员身份,为此孔然将自己只有十五岁的孙子也送进了官员队伍,指望着他一步步高升光耀孔门呢。
孔然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竟然是自己的孙子,这家伙平日里一看书就头痛怎么会想到在家作学问,这里边一定有问题,于是孔然板着脸说道:“究竟出了什么事?”
这孙子到官府报到没两天就跑回来了,别是惹了什么祸。
“那张政根本就没把我们当回事,派我们去当书吏,去接待百姓,我们孔家也算是贵族,平常都不跟那些野人说话,这当了官了反倒要对他们笑脸相迎。”孔新瘫坐在榻上,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好孩子,听爷爷的话,这一发都是暂时的,你们的实习期只有半年,半年后就会按照你们实习的表现安排你们当官,到时就不用做这些琐事了。”虽然是爷爷可也惹不起这个孙子,孔然只能好言相劝。孔新遇到的事情孔然在与张政谈判的过程中已经谈好了,汉国会安排孔然的门人弟子当官,而且还会有一些高官的职位,前提是每个人都得经过半年实习期的考验。
“如果只是因为这个也就罢了,忍忍也就过去了,可在汉国当官的规矩太多了,我受不了。规矩都在这里您看看吧。”孔新说着将一本书扔在了孔然的面前。
“《官法》?这本书我倒没看过。”孔然拿起书翻看着。
“您当然没看过了,这是大王张政新编写的用来管官的法律。”孔新撇撇嘴对爷爷的少见多怪表示了不屑。
“这上面说的没错啊,只有读书识字的人才能当官,这不抬高了我们读书人的地位了吗。还有当官不能贪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