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赵斯卓的学校大体已经建好,但是接下来琐碎的事情还有很多,一大群人吃喝拉撒睡总要照顾周全了吧,所以王小凤就拉着赵斯卓,还有一大帮从别的学校找的或者是刚毕业的老师们一通忙活,终于把所有能够干的事情都干完了,就等着到日子开学了。
因为赵斯卓一贯相信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学生选拔的很严格,以至于现在在学校的老师都和即将要来的学生一般多了,录取通知书上规定的到校时间是三天,于是一大帮老师就天天守着学校大门口盼望着有学生能来。
说来也奇怪,按道理说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天生的敌人,但是自从看到第一个学生之后,这个思想就在赵斯卓的心里转变了,来的学生虽然有些害怕,但是这种害怕纯粹的是害怕这里陌生的环境,在登记完成之后,熟悉一阵子,就开始找事情做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而对于这里的老师,学生们表现的则像兄长一般,更多的是尊敬,而没有害怕。
不过想想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完全是从小到大培养起来的,可这些孩子从小在村子里本来也没有多少人,老师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更何况这些人也算是班里的好孩子,老师维护还来不及,怎么会打骂,再加上这些孩子普遍早就开始承担家里的责任,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由此行成这样的性格也不算奇怪了。
虽然来的孩子有的沉默有点开朗有的调皮,但是无一例外,都是招人喜欢的,老师们在这一刻多么希望这样的孩子再多一些,可是三天过去,老师们把花名册翻了一遍,也只有二十八名学生过来报道,勉强过了发下去通知书的一半。
没关系,赵斯卓本来也没有期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来多少人,自己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也就只能看各人的命运了,何况,来的人越少,自己花的钱越少不是,赵斯卓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本来赵斯卓以为到现在也就没有自己的事情了,以后只要按部就班好好上课就行了,但是就这么二十八个学生,还是有一个孩子出了岔子,当天晚上,王小凤就为这事和赵斯卓商量起来了。
事情原因很简单,有负责登记的老师按照表格仔细对了一下,发现有一个叫张亮的孩子,虽然拿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按照王小凤给的名单,这个叫张亮的孩子应该是一个女孩才对,可是看着张亮那怯生生的眼神,不像是冒名顶替的,老师也不好多问,给登记完了,才把这个情况跟王小凤说了,王小凤回忆了一下,还真记得这个张亮家里的情况。
张亮所在的村子还算可以,但是张亮的父亲很早就得病去世了,只有母亲拉扯张亮还有张亮的姐姐张颖生活,虽然家里有几亩地不至于吃不上饭,但显然过得不是很富裕。王小凤到村子里的时候对张颖和张亮都进行过测试,虽然两个人都很聪明,但显然大一岁的张颖平常认真学习了,而张亮则大多跑出去玩了,所以当时这个通知书是留给张颖的,结果不知道怎么张颖没来,来的却是张亮。
其实都是农村出来的娃娃,这样的现象也很好理解,还有什么,重男轻女呗,张亮的母亲一定是觉得张颖即使继续上学最后也要嫁人跟了外姓人跑了,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不如让张亮去,于是就把通知书给了张亮,对于一手把自己拉扯大的母亲,张颖还能说什么,就算张亮不想来,母亲一瞪眼,张亮也没有办法。
那么这个事情就有点麻烦了,虽然在理论上张亮冒名顶替,不应该接受,但自古以来都有人情一说,你看人家张亮千里迢迢的跑来了,这么大一个孩子,你还能让人家回去啊,至于张颖,大不了再给张颖一个机会让张颖也过来呗,反正学校一共也没有几个学生,这是王小凤也是一部分老师的意思。
但是赵斯卓不这么觉得,学校嘛,无论人多少,都要有自己的规矩,你第一年就违反自己的规定,那么以后人多了还怎么办,再说了,赵斯卓最不喜欢的就是走后门投机取巧这一套,留下张亮对于赵斯卓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张亮来说,我什么都没做也能白拿到高中的通知书,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上大学,找工作,甚至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这已经无关金钱而且原则问题,赵斯卓不愿意在这上面妥协。
赵斯卓的倔,很是遗传了赵南海,哪怕王小凤喝了两杯水,也无法说服赵斯卓改变主意,于是王小凤急了,撂下一句“要不就留下张亮,要让张亮回去呢就自己退回去,老娘不掺和了。”
赵斯卓正在气头上,本来也想拍下一句硬话然后摔门而走的,然后看看王小凤那圆睁的杏目,张了张嘴也没敢说啥,灰溜溜的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