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是寻找一个契机。
于跃先来到了京都,要和文字跳跃的技术团队碰个面。
本来是想把团队弄到春城去的,结果在宾书和对方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基本都不想去春城。
道理当然很简单,习惯了在大都市的生活,春城实在太差了些。
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要做的东西,去春城没多大意义。
在京都一样搞,而且跟方面的资源条件都要好一些。
唯一的问题就是造成团队的支出增加。
所以宾书请示了于跃,于跃也只得同意下来。
人才嘛,就得惯着。
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叫周可,会议上是他给于跃做的引荐。
虽然这个团队提出了可以让他们自己享受而让于跃增加支出的想法,但到了现场之后,于跃发现这些家伙没有恃宠而骄,也没有恃才傲物,还是比较低调的。
当然,于跃知道,除了自身的身份以外,他们也没什么可骄傲的,毕竟他们的产品并不成功。
周可率先代表团队向于跃做了汇报,无非是先表达一下决心,然后是一些关于项目的想法。
大致意思是想依托于DY上的产品,然后针对不足做改进。
等周可讲完了,于跃道:“首先我得说我是业余的,我不懂你们的技术,也完全不知道这东西怎么弄,但我有几个想法,你们听听,如果觉得不行,咱们探讨一下。”
“首先我觉得咱们的产品必须是新的,在原基础上改造不行,因为上一款软件你们的核心思想是文字跳跃,或多或少的要向着文字跳跃的理念上靠拢,这并不符合我的要求,我的要求是咱们完全脱离母公司,就是不管这是谁的产品,你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像WX那样的通讯软件,嗯,也可以是像MM那样,后者说原来的企鹅。”
“你们的中心思想是一款通讯软件,你们觉得应该有什么,什么样的好,就怎么做,而不是想它是谁的产品,当然,可以有参考,毕竟有成功的实例摆在那里,参考的可以是WX,是西方的Tuite,或者ins什么的,当然,你们之前在文字跳跃上有的好的构想,被用户认可的东西,还可以拿过来,但务必保证这款软件的新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