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知道遗族的历史。
虽然他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解决那些横拦在前,急迫的生存问题上,但他仍然尽量抽出时间,从两位祭师自愿借出的“典籍”和他们的解说中去理清脉络。虽然有战乱和其他原因,被这支遗族遗脉保存下来的史书已经极力保持了完整,云深在阅读繁体字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困难,在数百年的时间中,这些来自同一种文明传承的文字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简体字虽说被当代某些人诟病,实际除了“帘”这个字是建国后才简化的,大多数都算得上古为今用。繁简形与意的构成本质同出一脉,能够熟练应用简体字的现代人只要不写,楷书认字达到七成以上的正确率并不算夸张。
对大多数人来说,看古文的真正难题在于释义,换做别的理科人才来看这些老旧文书可能会觉得苦手,不过云深的文科基础因为家庭原因并不差。更专业和细致的解析他做不到,像从当初的石窟文字形式推断朝代什么的,不过就算书上有些字笔画繁难,语句晦涩,通过上下文推断得到的信息,已经足够云深在这段时间中了解遗族历史最关键的两个节点。
南宋末年,崖山之前,无法抵御节节进逼的蒙古军队,对受外族统治的未来感到绝望,又不愿与那些士大夫一起宛转待死的某批人选择了逃亡海外,琼州是不可退之地,流求虽是蛮荒,却尚可一去。时机越发紧迫,在当时艰难的情况下,这些人搜集了最后一批船只,带上了尽可能多的物资,包括茶种,蚕种和其他作物的种子,然后这些包括低级官员,武夫,工匠和农民,连同部分家眷在内的一千多人抱着九死一生之心,在公元1278年秋季的某个清晨扬帆出海。
这是一支仓促拼成的简陋船队,在海上航行了一个月之后,除了绝不可动用的种实,食水已经接近断绝,他们眼前所见仍是无际的海面,绝望之际他们更是遇到了一场诡异的风暴,晴海顷刻之间天地尽墨,雷鸣如潮,风急浪高,不止一条船被风浪拍碎,在人力完全无力抵挡的天地大灾中,留存下来的船只被拖向一个巨大得连雷光也照不见边际的漩涡边缘。
他们毫无悬念地被拖了进去。
活着的人再度醒来时,他们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因为所有已知的海外志异都不曾描述过这样的地方,天空是令人目眩的金色,太阳却是毫无光芒的纯黑。无风无夜,只有还是蓝色的海水带着这支已经快要散架的船队前进,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被推动着航行了多久,靠着生食那片海域中一种海蜇般的生物活下来的人们最终还是看见了陆地,也看见了横亘在他们和那块土地间,人力绝对无法跨越的无尽深渊。
无边的海水朝着这道世界的缝隙奔涌,与落入无底黑暗的宏大水流相比,人类如同浮蚁,毫无挣扎之力,眼看终究逃不过覆灭,却有一个男人从深渊对面高耸的山壁上飞来,黑发尖耳,双瞳仿若烈火燃烧。这个男人所说的语言完全陌生,却能将语义传入人心,他与这批大宋移民的领导者交谈了片刻。
“尔等自彼来此,是获选之人。”那个名字发音玄奥,令人不能复述的男人说,对无法可想而向这个身具神通之人求助的众人,他却只是笑道,“此事无妨。”
这个男人再度飞上天空,他将这批船只从海面之上举起,一气投入深渊。然后是天地倒转,这些惊魂未定的宋人发现他们正飘浮在一片水域上,举目四望,发现不远之处就是莽莽深林。
要到五百多年之后,遗落在这个时空的宋人才会知道,当初他们经过的无风之海名为“渊海”,受另一种法则管辖,是中洲和裂隙诸族都无法穿越的所在,那个帮助过他们的男人是拥有强大力量的魔族,在这些非凡经历都已变成传说的数百年之后,超过300位的魔族花了一百多年时间,最终在魔龙的协助下打开了那道深渊的禁制,将他们治下无数魔物送往宽广富饶的中洲大陆。
但回到最初,活下来的那七百多人上了岸,劈荆斩棘,筚路蓝缕,这些艰难地在这个新世界上开垦出一片移民定居地的遗族祖先无法看到,这一切将变成镌刻在遗族身上的原罪。虽然他们一直保守着来历的关键秘密,但遗族发源于裂隙之畔,传承不明,无论文字,习俗,政治乃至信仰都完全不同于中洲各族,他们所掌握的发达而复杂的文明,甚至于天生强悍的体质最终都变成了“异端”的证据。
感怀于永不能归去的故土而自称为遗族的先民花了五百多年时间,将只剩下七百多人的小聚落发展成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帝国,然后在上百年时间内国破族散,这段变迁中的无数风云让云深在阅读相关记录的时候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