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联军的战略方向和具体军事策略。而为这十三支总数以十万计的同盟军队提供物资和其他方面支持的最高组织,则被称为长老会,联军的军师营、后勤官,以及所有负责处理联军打下的城市和乡镇行政事务的代理官,都受长老会管辖。
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成熟稳定的权力结构,无论将军同盟还是长老会都明白这一点。但联军早期顺利的攻势让几乎所有人都忙于扩大战果,并且由于将军同盟和长老会始终无法决出一个公认的最高领袖,所以这两个地位相当、互不统属的组织就一直这样共存着,磕磕绊绊地处理联盟的所有事务。
遗族的复仇之战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他们占据了中央帝国南方一大片水热条件很好的土地,在打下这些土地之后,他们首先恢复的就是农业生产,因此粮食供应充足,商业也比较繁荣,代理官把地方事务处理得不错,原帝国居民只在初期逃亡了一部分,余下的也在一段时间适应了新的统治者,反抗的例子不多。但就战争本身而言,它的发起是不能算准备充分、组织成熟的,联军内部也一直存在人心不齐、各自为战的问题,不明晰的组织关系产生了各种内部派系,这些派系彼此之间或竞争,或合作,或者既竞争又合作,哪怕是最熟悉遗族事务的人也难以厘清这些乱麻似的关系。
人们都知道应该有一个公认的领袖来统领大局,但遗族有一点较为特殊,他们的直系王室已湮灭在历史之中,虽然一直有人在不懈地寻找,或者说推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遗留血脉”,不过在经历过好几次的“夺嫡”纷争,而且最后成功的那一个为了加重自己尽快登上至尊高位的筹码,带着一支师团去接受“王室复国团”打下来的城市,结果落入陷阱,被中央帝国的大皇子一网打尽,并将城中所有遗族的头颅挂满了城墙之后,“尊王”的事业便被将军同盟和长老会长久地搁置了。
既然王室血脉的传承已经在漫长的时间中失去了它天生的高贵,将军同盟和长老会便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遗族当然需要一位新的王,但这位新王及其臣属将从并只能从这同盟及长老会中选出。然而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同盟的十三位大将军及会内的十三位长老的派系间实力和威望都无明显差距,他们始终未能通过普通的竞争方式决出一个能让内部多数同意的结果。
直到这次战事失利。
惨败变成了改变的契机,那令人不耐烦的僵持局面终于能够打破了,同盟内的八位将军指责率兵攻打塞纳斯公国和比伯顿行省的两位大将军对失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召开与长老会的联席会议,投票削去了这两位大将军的席位,并拆散他们的军队,充入余下十一人的分军之中。只做到这一步还不够,将军们一边积极补充和扩大那些分赃得到的军队编制,一边为“避免祸事重演”,同样通过内部会议决定给予分军将领们“自行筹措粮草”,在适当情况下“坐地掌权”的权力。
他们的决定和行动都是如此迅速,一看便知是想了很久,对那些早有预见的人来说,这是无可奈何之下的一种自然的发展,但对许多的遗族人来说,仿佛在一夜之间,遗族联盟就由一个有些矛盾的团结集体变成了一个割据武装的临时同盟,将军们的野心昭然若揭,长老会也撕掉了那张立足为公的面具,显示出了他们同将军同盟的一体两面。虽然他们都说这样做的目的乃是为了整个遗族,也有不少他们的拥趸确实相信这一点,但人们仍不能不想起历史上那场直接导致遗族衰落的八王之战。
如此惨痛的教训,时隔百年都不能令人们心中的愤怒减轻,历史殷鉴在前,难道又要因为某些人的野心而在此重复这场惨剧吗?
尤其现在意图割据自立的不止八个,而是十三个王侯——那两名被除位的将军拒不承认同盟会议的结果,他们说战争失败并非由于他们的指挥失当,而是叛徒的出卖。他们拿出了一些证据,证明确实有人在情报的传递、物资的运转上给他们设置了种种障碍,也有人在被两位将军的私军带去对质之前自杀,虽然十一人的将军同盟及长老会极力否认他们之中有人同中央帝国的贵族勾连,但那两位将军要求夺回席位和军队的要求仍然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分裂的倾向像一场瘟疫,自上而下感染了整个遗族联盟。因为高层的领导者毫不掩饰地开始争夺权力,人们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利益和自己所属团体的利益选择阵营,在令人紧张的气氛中,战友反目,挚友绝交,甚至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为此断绝关系的例子都不鲜见。即使遗族复仇最大的目标就在眼前,但那些毁坏了团结根基的人却说,中央帝国太大了,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