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宗平他们的小话传得非常的顺利,因为杨侯爷也在京城啊。
牛刺史的家世和杨家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杨和书在夏州被人欺负,杨侯爷怎会坐视不管?
所以在国子监生之间有了些小道消息之后杨侯爷便悄悄的推波助澜了一下。
当然,他也没敢太用力,但留在京城的读书人都知道了夏州一事的前因后果,绝大多数人在被引导下站在了杨和书这边。
风声慢慢就传入了朝中和宫中。
这件事并没有闹大,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民间也有了些风声。
太子听到这事儿时就和太子妃说,“这事儿有什么好议的,杨和书要是不封城,别说去年,今年我们都别想过个好年。出了夏州,人可以往南来京城,也可以往东再转下江南,到时候整个大晋都要完。”
“他封了城,我们尚且忙得不行,要我说,他们就是想得太多,就他软禁了夏州刺史一事没什么好议的。”
太子就柔声道:“殿下这样想,不代表陛下也这样想,便是陛下也这么想,那朝中还有这么多臣工呢,总有人想法不一,不然陛下也不会让杨大人和牛刺史亲自上京来自辩。”
皇帝还真和太子一样的想法,他和皇后道:“魏知说事急从权,但又说他的确犯了律法,哼,说来说去,不管是要做坏人,还是开一个坏头都要朕来做就是。”
皇后就笑问:“那陛下是要做坏人,还是要开一个坏头?”
皇帝便皱眉道:“此事的确不好处理,朕倒是欣赏他当机立断,够魄力,可这种事儿可一不可再,不然没了规矩,天下要乱。”
他斟酌了半响,最后还是叹息道:“难怪他们都将此事往朕上推,果然不是好事儿。先等他们进京吧,朕已经偏向他了,他又素来聪明,应该知道会怎么做。”
皇后就知道皇帝还是更偏向杨和书,她微微一笑,看来皇帝并没有因为之前杨氏的事儿迁怒杨和书。
满宝他们这一次足足在路上走了十天才到,还没进城门就感受到了热闹,周满便和几个年纪轻的学生们一起低低的欢呼起来。
停下等候的卢太医目光就扫过来,威严的道:“周太医,你是先生,要注意仪态。”
又对那些学生道:“进城后先回太医署报到,然后再回家去,你们有三日的休息时间,三日后回学里上课。”
众学生立即敛手躬身应了一声是。
大理寺的官差拿了通行文书和城门官沟通,不一会儿他们的车队便从另一个门进去,不必和其他的车队及行人挤在一起排队。
进了城门大理寺的官差便先来和太医院的太医们告别,“我等就送大人们到这里了。”
杨和书和牛刺史父子是他们要带的人,太医院和太医署的人就是顺便。
卢太医也不想去大理寺,太晦气。
于是笑眯眯的和人道别,满宝则和杨和书挥手,“杨学兄,我们改日再上门拜访。”
杨和书冲她微微点头,和大理寺官员先往大理寺去了,他有可能还要立即面圣。
卢太医还要带学生们回太医署,满宝和郑太医却偷懒,在城门口那里就和他们散了。
卢太医只能吹胡子瞪眼的看着周满招呼上白善几个,然后带着大吉几个护卫走了。
殷或和他们同路,也带着两个禁军一起走了。
殷或问:“需要我父亲为杨大人求情吗?”
白善想了想后摇头,“算了,殷大人的身份不便,而且也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意思,要求情,杨家那边应该有人脉的。”
满宝道:“陛下的意思到下午应该就知道了。”
白二郎惊讶:“御前打官司这么快?”
“不是,”白善看了他一眼后道:“看陛下今日留谁说话就知道了,夏州的事儿又不是什么疑难案子,争议的地方也很清晰明了,所以只单纯看圣意。”
圣意就是,皇帝他喜欢谁,不太喜欢谁。
皇帝显然是不太喜欢牛刺史的,因为到大理寺办完手续后牛刺史就被送到了驿馆住下,但牛康却被扣在了大理寺,暂时住到了大理寺天牢里。
而杨和书则被放归家了。
到得下午,皇帝便召见了杨和书,第二天才一起见了杨和书和牛刺史,在大朝会上……
满宝本可以先去太医院交差,然后再申请几天的假期的,但为了看热闹……不,是为了关心杨和书,她一早穿了官服进宫参加大朝会。
周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