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的兵马算是生力军,战力犹存,当即上马前去抵挡关羽的追兵,曹操则和众将退回到了南阳郡内。
曹军五十万大军被刘备和孙坚水陆夹攻,经过一夜苦战,最终逃回南阳郡者只有二十万左右,损失极大,而更为严重的则是粮草辎重全失。
虽然曹操深恨刘备和孙坚二人,但遭遇惨败之后的他也无力再战,只好留下夏侯惇为主将,乐进、李典为副将,守住南阳郡的要害州府,自己则带领残兵返回兖州休养生息,重振兵马。
至此,南方曹操、刘备和孙坚的三路诸侯大战结束,此战以曹操战败结束告终。
即便如此,但曹操依旧占据了荆州的南阳郡,而且刘备和孙坚在此战中也折损了不少兵马,因此这一战可以说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曹操这个强敌被击退,刘备军一时间也没有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因此受损较轻的孙坚毫不犹豫的出兵,直奔相邻的荆州各郡。
刘备和孙坚在赤壁之战之时,因为面对曹操这个强大的敌人,可以暂时成为盟友,共同对敌。
然而在失去了这个大敌之后,原本就存在的矛盾,以及为了以后的利益,双方之间的争斗也立刻出现了。
孙坚此举算是趁火打劫,当然在这个时代,实力为王,其他的东西都算不得什么,刘备要是有这样的机会,也会毫不犹豫的这样做。
除此之外,曹操损兵折将的返回兖州,经历了这样的大战之后,自然要休养生息,到处招兵买马,筹备粮草辎重。
曹操本待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对于他这样刚刚经历了大败仗的诸侯,早就虎视眈眈的人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良机。
当今之世,最强的两大诸侯正是曹操和陈重二人,就连孙坚和刘备也只能联合在一起抗衡曹操,不过或许是二人太过活跃,所以很多人都忘记了另外一个强者,那就是董卓。
董卓并未如原本的故事中那样早死,虽然失去了献帝这个天子,但其实力并未受损,依旧可以位列当世前三的强大诸侯。
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
中平六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
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也就是汉献帝。
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
献帝初平元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
初平二年,董卓退守长安,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
司徒王允忠心为国,用貂蝉设下美人反间计,挑拨董卓和其大将义子吕布,想要杀死董卓,结果此事被甲天破坏,导致计划失败,王允也全家被灭,吕布仓惶出逃。
说到董卓,大部分人脑海里浮现出来大概是一个体型庞大、满脸横肉、须发戟张、杀人不眨眼的粗野武夫,这也是不了解之人对其的印象。
事实上,董卓当过羽林郎、州从事、司徒掾,这些都是汉代士大夫常见的任职履历。
特别是董卓能够当上司徒掾,那是很不简单的事。司徒是三公之一,是东汉时期的宰相,董卓进入司徒府当司徒掾,就相当于文官一流了。
董卓是学习过儒家经典的读书人,之所以会给人留下一介武夫的印象,完全是因为他长期在凉州与羌人交往、作战,养成了粗犷、野性的生活作风,在汉朝绝对属于特立独行的另类。
董卓曾经跟随名将张奂到并州讨伐反叛的羌人,后来又到凉州与羌人、匈奴人作战,还打过黄巾军。
汉灵帝时,董卓与皇甫嵩等六路兵马征讨边章、韩遂及先零羌,《三国志·董卓传》载,“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董)卓独全众而还,屯驻扶风。拜前将军,封斄乡侯”。
能文尚且能武,还可以指挥军队,董卓的经历也算成就了他。
董卓的实力不断增强,在吞并了并州丁原的兵马之后,已经到达了巅峰状态,甚至可以废立皇帝,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人臣的极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卓就和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