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内调拨或者定向购买的范围内,厂家就可以私下里销售这些物资。
但因为民间没有购买力,这些物资最终也都卖到了国营企业。
80年代初的时候,正是百废待兴的开始。几乎全国所有工厂生产的商品都供不应求,甚至很多单位,拿着上级领导的批条都买不到物资,就更别说想购买计划外的商品了。
这也是当时很多企业的采购人员特别吃香的原因。
你能凭自己的本事买到了计划外的物资,那就相当于为企业带来了一笔额外的收益。
当听说车厂可以为自己定制一台吉普车的时候,王大山大喜过望!
于是他赶忙与车厂签订了购销合同,并交了一万元的定金。
双方约定,明年的6月份到车厂提车。王大山没有直接购买软顶可拆卸的敞篷越野车,而是特别定制了一辆硬顶的吉普。
在东北,可拆卸软顶并不实用,冬天实在太冷。有个硬顶,起码还能挡点风。
因为这个硬顶,需要王大山多掏了5000块,十分的不便宜。但他却根本不在乎。
212吉普车有许多的小毛病,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驾驶感十分差劲,丝毫没有舒适可言。
基于这种情况,王大山让厂家升级了内饰和座椅,还增加了方向盘的液压助力系统。
各位读者老爷千万别拿液压助力说事儿,这项技术1902年就有了。当时国内生产的上海牌和红旗小汽车都在使用这项技术。
除此之外,王大山还让厂家在车子里的中控台中间的位置装了一个小风扇,夏天开车还能吹吹风,不至于太热。
至于发动机变速箱之类的东西,没有什么好改动的,技术上也不支持。原厂的2445cc的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3速手动变速箱其实也足够了。
其他的东西,备胎、千斤顶、工具箱,这些能配的都配了,还额外配备了1个大油桶。
整车下来,王大山一共花费了6万块钱,相当的奢侈,把朴局长看得目瞪口呆。
签完了合同,交过了定金,王大山和分局两位领导拒绝了车厂的留饭,还是坐着车回东城了。
王大山捐赠的那辆吉普车由唐政委开着,赶在中午12点前回到了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