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个时候,郑伯让子华代替他去参加会议,子华担心齐侯会责怪他,不愿意去。叔詹催促他让他赶快动身。子华心里更加怨恨,想着要为自己找个保全自己的办法。见到齐桓公后,子华请求把周围的人屏退,然后说:“郑国的政治,实际上都由泄氏、孔氏、子人氏这三个家族掌控。逃离盟约的战役,实际上就是这三个家族主导的。如果您愿意帮我除掉这三个大臣,我愿意让郑国归属于齐国,就像附属国一样。”齐桓公说:“好。”然后按照子华的建议,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诸侯们之所以服从齐国,是因为我们尊重礼仪和诚信。你背叛父亲的命令,不能算是尊重礼仪。用友好的态度来谋划颠覆别人的国家,也不能算是诚信。而且我听说这三家族都是贤良的大夫,郑国人称之为‘三良’。我们尊重盟主,是因为我们要顺从人心。违背众人的意愿,只图自己一时的痛快,必然会招来灾祸。在我看来,子华将会自食恶果,您最好不要答应他。”齐桓公于是对子华说:“世子你所说的,确实是国家的大事。等你的国君来了,我会和他商量这件事。”子华听了,脸上泛起红晕,汗水湿透了衣背,于是告辞回郑国去了。管仲讨厌子华的狡猾,所以把这件事泄露给了郑国人。郑国的国君先得到了消息。等到子华回来报告,他编造了一个谎言说:“齐桓公非常不满意您没有亲自前往,不肯答应我的请求,建议我们转而向楚国求援。”郑文公大声喊道:“你这个逆子,差点卖掉我们的国家,还敢说谎?”他让左右把子华关进了一个幽室里。子华在墙角密谋逃脱,但郑文公派人将他杀死了,正如管仲所预料的那样。郑国的另一个公子臧逃到了宋国,但郑文公派人在他途中追杀他。郑文公感到抱歉,因为齐桓公没有听从子华的建议,于是他派孔叔前往齐国致谢,并请求重新结盟。胡曾先生在咏史诗中写道:“郑用三良似屋楹,一朝楹撤屋难撑。子华奸命思专国,身死徒留不孝名。”这是在周惠王二十四年的事情。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