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脚底都磨出了血,他撕下自己的衣服,把脚裹起来。他赶到雍州,来见秦哀公说:“吴国贪婪如猪,狠毒如蛇,长久以来都想要吞噬各个诸侯国,战争是从楚国开始的。我国的国君失去了国土,逃到了荒野之中,特派我来向您求救,希望您能看在我们是甥舅的份上,出兵帮助我们解围。”秦哀公说:“秦国地处偏远的西部,兵力薄弱,将领稀少,自保都来不及,怎么能帮助别人呢?”申包胥说:“楚国和秦国接壤,楚国遭受战争而秦国没有援助,如果吴国灭了楚国,接下来很可能就是秦国了。您能够保住楚国,也就是保住了秦国。如果秦国终究拥有了楚国,不也比吴国好吗?如果您能够安抚并保住楚国,不中断他们的祭祀,我愿意世世代代面向北方侍奉于秦国。”秦哀公还没有做出决定,说:“大夫先在馆驿里安顿下来,我要和群臣商议一下。”申包胥回答道:“我国的君主现在还在草莽之间没有地方居住,我怎么能够在馆驿里自便呢?”当时秦哀公沉迷于酒色,不关心国事。申包胥的请求越来越紧急,但秦哀公最终还是不肯出兵。于是,申包胥不脱下衣冠,站在秦国的庭院里,昼夜不停地哭泣,声音不曾停息。他这样一连七天七夜,连一勺水和浆都没有喝过。哀公听到这个情况,大惊地说:“楚国的臣子为了他们的国君,竟然能急切到这个程度?楚国有这样的贤臣,吴国还想灭掉它。我如果没有这样的贤臣,吴国岂能容忍我?”他流着泪,写下了《无衣》这首诗来赞扬申包胥。诗中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与子同仇。”
申包胥听到秦哀公的话,非常感激,顿时跪下来谢恩,然后才开始吃东西。秦哀公派遣大将子蒲、子虎率领五百辆战车,前往帮助申包胥解救楚国。申包胥说:“我国的君主现在等待着援助,就像期盼着大旱后的雨水一样。我会先走一段路,去通知我们的君主。元帅您可以从商山、谷山向东行进,五天可到达襄阳,然后向南折,就可以到达荆门了。而我会率领楚国剩余的部队,从南边的石梁山出发,大概需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可以会合了。吴国因为自信战胜了我们,肯定不会做出防备,他们的军士已经在外面待了很久,渴望回家。如果我们能够击溃他们的一支军队,他们自然就会崩溃了。”子蒲说:“我不熟悉道路,必须依靠楚国的军队引路,大夫您不能误了约定的时间。”
申包胥告别了秦国的将领,夜以继日地赶到了随国,来见楚昭王。他说:“我已经向秦国请求援助,他们的军队已经出境了。”楚昭王非常高兴,对随侯说:“卜卦的人曾经说过:‘西方的邻国是老虎,东方的邻国是肉。’秦国在楚国的西边,而吴国在东边,这句话果然应验了。”当时薳延、宋木等人,也带着剩余的士兵,来到随国,跟着楚王一起前往。子西、子期也带领随国的士兵,一起出发了。秦国的军队在襄阳驻扎,等待着楚国的军队。申包胥带着子西、子期等人前往见了秦国的将领。楚国的军队先出发,秦国的军队在后面跟随着,后来他们在沂水遇到了夫概的军队。子蒲对申包胥说:“你率领楚国的军队先去和吴国作战,我会自己带领军队前来支援。”申包胥就和夫概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夫概非常傲慢,觉得申包胥不堪一击。两人激战了十几回合,还没有分出胜负。这时,子蒲和子虎率领军队大举进攻。夫概看到旗帜上有“秦”字,大惊失色,说:“西方的军队怎么来到这里了?”他急忙下令撤军,但已经损失了很多士兵。子西、子期等人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五十里外才停止。夫概匆匆返回了吴国的都城郢城,向吴王报告说秦国的军队非常强大,我们无法抵御。吴王阖闾听到后也变得害怕起来。孙武上前说:“军队,是凶器,可以暂时使用,但不能长久依赖。况且楚国的土地还很广大,人心并未完全臣服于吴国,我之前建议大王立芈胜来安抚楚国,正是担心会出现今天的变故。现在看来,不如派使者与秦国修好,答应恢复楚国的君主地位;割让楚国西部的边境地区,来增加吴国的疆土,这样对大王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如果大王长时间留恋楚国宫殿,与楚国相持,楚国人会因愤怒而鼓起勇气,吴国人则会因为骄傲和懒惰而懈怠,再加上凶猛的秦国,我无法保证吴国的万全。”伍员知道楚王一定不能抓到,也认为用武力说话是对的。吴王阖闾本来也想听从孙武的建议,但是伯嚭进来说:“我们的军队自离开东吴后,一路顺风顺水,五次战斗都胜利了,最终夷平了楚国的社稷。现在一遇到秦国的军队,就马上打退堂鼓,这是怎么回事?我请求给我一万士兵,我一定能让秦国的军队片甲不回。如果我们不能获胜,我甘愿承担军令责任!”阖闾听到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