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经过洛阳时,各国诸侯都派人送行,旗帜仪仗,前呼后拥,车马辎重,连绵二十里不断,威仪如同王者。沿途的官员,看到这样的盛况,都跪在路边拜谢。周显王听说苏秦即将到来,提前派人清扫道路,在郊外设立帐篷迎接。苏秦的老母亲扶着拐杖旁观,惊叹不已;两个弟弟和弟媳们不敢抬头看,只能俯身在郊外迎接。苏秦在车上对嫂子说:“嫂子以前不给我做饭,现在又为何如此恭敬呢?”嫂子回答:“看到小叔您地位尊贵,财富丰厚,我不敢不敬畏您!”苏秦感慨地叹息:“这个世界上的人情冷暖,人的脸面都会随着地位的高低而变化。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富贵的重要性!”于是苏秦用车载着家人和亲属,一起返回故乡。他建造了豪华的宅院,让家人和族人共同居住,还拿出千金来接济宗族。现在河南府城内仍有苏秦宅的遗址,据说有人挖掘到地下,发现了一百锭金子,应该是当时所埋藏的。苏秦的弟弟苏代和苏厉都羡慕哥哥的显贵,也学习了《阴符经》和游说之术。
苏秦在家住了几天,然后又出发前往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派他去邀请齐、楚、魏、韩、燕五国的国君,相约在洹水相会。苏秦和赵肃侯提前到达洹水,建造了祭坛并安排了座位,等待各国国君的到来。燕文公最先到达,接着是韩宣惠公。没过几天,魏惠王、齐宣王、楚威王也陆续到达。苏秦先和各国的大夫见面,私下商议座位的安排。在讨论中,楚国和燕国是古老的国家,而齐国、韩国、赵国、魏国都是相对较新的国家。但在当时战争的时期,国家的大小被用来排序:楚国最大,其次是齐国,然后是魏国,再次是赵国,然后是燕国,最后是韩国。其中,楚国、齐国、魏国已经自称为王,赵国、燕国、韩国仍然称侯,爵位上有一定的悬置,不方便相互排序。于是苏秦提议,六国统一称王。赵国的国王作为约定的主持者,坐在主位上。楚国等按次序坐在客位上,先与各国进行会议。到了约定的时间,各国登上盟坛,按照座位排列站立。苏秦历经升迁,向六位国王启示说:“诸位大国位于山东,各自拥有王的封号,地广兵强,足以自己独立强盛。而秦国却是牧马的低贱之夫,依靠咸阳的险地,吞噬列国。诸位是否愿意以北面之礼来事奉秦国?”诸侯们都表示:“不愿意事奉秦国,愿意听从先生的明教。”苏秦说:“我们应该合力排除秦国的威胁,之前已经向诸位详细陈述了对抗秦国的策略,今天只需进行刑牲、歃血的宗祭,以神明为证,结为兄弟,共同努力在困难时互相帮助。”六位国王都齐声表示:“恭敬接受教诲!”苏秦于是端来盘子,请六王依次歃血,向天地和六国的祖宗发誓,如果有一个国家背弃盟约,其他五国就一起攻打它。六国的国君把誓言写在六份誓书上,各自保存一份,然后开始宴会。赵王说:“苏秦用高明的策略稳定了六国,我们应该封他为高官,让他在六国之间来往,巩固这个盟约。”其他五国的国君都说:“赵王的话是对的!”于是六王共同封苏秦为“从约长”,同时佩戴六国的相印,拥有金牌宝剑,统领六国的臣民。六王还各自赐给他黄金百镒,良马十乘。苏秦感谢他们的恩赐。六王各自回国后,苏秦跟随赵肃侯回到赵国。这是在周显王三十六年发生的事情。史官有诗说:“相要洹水誓明神,唇齿相依骨肉亲。假使合从终不解,何难协力灭孤秦?”在这一年,魏惠王和燕文公都去世了,魏襄王和燕易王分别继位。不知后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让我们看下一回的故事分解。
:()通史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