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月不停的淘,李三古堆上三个大濠塘终于淘干了。 接下来怎么办?余庆生与傅笃生商量:现在水淘干了,按照我们以前宣传时的进程,现在应是以大壕塘为基础,继续掏挖山体,以建造战备储备库。 但这些都是虚的,掏挖山体真正的目的是挖古墓。那又怎样向部队说明呢? “只有告诉部队真正的目的。听说挖宝大家还不嗷嗷叫?”傅笃生主张公开秘密。 余庆生摇头。他说:“不能这么早就公开,我担心部队会乱。不仅不能公开,还要约束部队,凡挖得古物者,一律上缴,否则军法从事。” 傅笃生听后,觉得余庆生说得对。 意见统一后,余庆生找来三个连长,对他们说:“各位兄弟,前一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接下来呢,按照规划,便是将三个大濠塘连成一片,然后将整个山体掏空。为了安全稳妥起见,我们开掘一条隧道进去,然后向周围扩展。” 有一位姓杜的连长说:“余少校,我听老百姓说,这个古堆是座古墓,三个大濠塘便是以前盗挖古墓形成的。上峰咋找这么个地方建战备储备库呢?" 余庆生说:“杜连长,老百姓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至于为什么找这么个地方建战备储备库,可能是考虑它地处偏僻,地形复杂的原因吧!" 傅笃生说:“杜连长,你只管挖,至于为什么找这么个地方,那是上峰的事,你就不要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余庆生说:“不过刚才杜连长倒是说到了一件事,应引起大家注意。我也听老百姓说过,这个古堆是座古墓,曾经挖出过不少古物。果真如此,我们在挖掘时,难免也会挖到。你们说挖到了怎么办呢?” 一个连长说:“这还不好办,谁挖到了谁得呗!” 另一个连长说:“不妥!那样会发生争抢的。发生争抢,部队就会乱。那样是很危险的。" 杜连长说:“挖到了应该统一上缴,不可私吞。要上升到军纪的高度来办。" 余庆生见三个连长就有两个连长主张上缴,遂总结道:“我和傅少校也商量过,也主张上缴。不管多少,都交到队部来,做好登记。若今后能卖到钱,就给部队改善伙食。大家说怎么样?" 三个连长(包括那个主张谁挖到谁得的连长)都说这样好。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古物值多少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听能给部队改善伙食,就乐意了。 “好吧,大家回去开好会,看那个连会做得好。"余庆生说。 接下来怎么挖,余庆生颇费踌躇。他和傅笃生都不是内行,贸然行事,可能会吃力不讨好。但他们都知道,三个大濠塘便是当初盗挖古墓时留下的,这说明沿着三个大濠塘继续挖进去,很有可能挖到墓室。 所以余庆生就选了一处往里挖。 然而却遇到了麻烦。 濠塘里的泥土经过长时期浸泡,像糊羹一样,根本无法挖掘。清理了几天,毫无效果。 傅笃生对余庆生说:“余少校,这样下去不行呐!得另外想个办法。" 余庆生说:“另外的办法就是舍了这些大濠塘,从别处去挖,或许可行。” 余庆生又找来三位连长,问他们可有办法。 杜连长说:“余少校,顺着山坡往下挖,挖到与濠塘持平的程度,再向四周护展,这样不仅躲过了濠塘里的淤泥,速度也会加快。” 有一位连长反对。他说:“余少校,我们建战备储备库的目的,是隐蔽地不被敌方发现。若从山坡上挖,那目标太显眼了。" 余庆生在心里赞成这位连长的话。认为这位连长是个合格的军人。可惜情况并不如他所想的那样,白白糟踏了他的智商。 讨论来讨论去,还只能从山坡上往下挖,才能继续干下去。于是余庆生拍板:就从上往下挖。 从上往下挖,受挖面积有限,干活的人员不能太多,于是余庆生就将三个连轮流上。 这个李三古堆呀,确实不平常。以前有人在山坡下捡到古物,怀疑是下大雨随水冲下去的,可见古物多吧! 可那是在山脚。 余庆生他们在山坡上往下挖,才挖了不到一丈,竟然也挖到了古物,这便令人费解了。 挖到的是一个铜铎①。这个铜铎有尺许长,约五六寸宽,周体锈迹斑斑。 当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一个铜铎,更不知道铜铎是干什么的;但他们开过会,凡挖到的东西都得上缴,不管值钱不值钱,值多少钱。 他们把这个东西带到庞家墩,随便往一间屋子里扔。余庆生对上缴的古物却很重视,他让总务做好登记。 总务见是一个锈迹斑斑的东西,就说:“余少校,这就是宝哇?我爷要!” 他的话意思就是卖不到钱,没人要。 楚文明拿起来看。知道这是一个铜铎,开初他也确定不了这是啥时期的古物,就对总务说:“长官,既是古物,就一定可以卖钱。不如我去洗洗,然后拿到集市上去试一试。"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