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给他得了,自己去赚大钱。
打工这个词,很快在民间传开。
凡是能挣钱的消息,是流传最快的。
几乎不到两天的时间,大明的百姓就差不多全知道了,去阿三国打工挣大钱的这个消息。
很多人对此都非常心动,纷纷询问消息的准确性和其中的内幕。
当得知只是去阿三国那里,看管奴隶种地和看管仓库这点简单的活,就可以拿到如此高的薪水后,更多人动心了。
在他们看来,这哪是打工啊,简直就是去那里当大爷的。
他们虽然没有管过奴隶,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
村里的地主老财们日常怎么表现的,他们可是一清二楚。
叫他们打仗做些技术活,他们可能不行。
但只是管奴隶种地,看个仓库,对于百姓们而言,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是太孙殿下主导的。
对于太孙殿下,军户们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农户们也在军户的影响下,对这位太孙殿下好感倍增。
在招收工人的那天,各大招收点几乎人满为患。
家中就那么点土地,种出的粮食交了租子,顶多够家里人吃。
刨除了来年开春种的种子,根本就没有存留,卖钱什么的更别提了。
如果家里要是有个七八口子人,别说存钱了,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如今有了轻松挣大钱的机会,军户和百姓们自然不会放弃。
至于背井离乡啥的,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什么都没有钱和让家里吃饱重要。
仅仅三天的时间,各大报名点就招收到了40多万。
对于打工者,不是谁都能去的,朱瞻圭是有严格要求的。
年龄太大的不要,年龄太小的不要,身体有病症的不要。
毕竟要漂洋过海,身体有病症的根本就熬不住。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人,不会是下面的人拉壮丁强招的吧!”
尚书房内。
杨士奇几个大佬看着手中的报表皱起了眉头。
杨士奇觉得这个数据有点假,怀疑是下面的商会人员,为了完成指标,借助朝廷的名义,强行拉的壮丁招的人。
朱胖胖也皱起了眉头。
如果真的是这样,自家儿子的商会就要肃清一番了。
这才多久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好好管管,以后恐怕会出大乱子。
其实朱瞻圭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觉得是下面的人,为了功劳打着他的名义强招的人。
故土难离。
这是汉人骨子里的信念。
就像灾荒之年,很多灾民如果不是快被饿死了,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别的地方逃荒。
为此他都打算让人去查查,是谁起的头想的这个点子。
查到了绝对会严惩。
但就在他准备派人去查的时候,胡玉的话点醒了朱瞻圭。
当时在等纪刚的时候,在一旁跟随的胡玉,大着胆子说了一句。
“殿下,奴婢插一句嘴!”
“您之所以觉得这个数据假,是因为您从不缺钱,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百姓们和军户们却不一样,就算不是灾荒之年,吃饱饭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更别提存下来钱了。”
“咱们开的待遇,对于权贵公子们而言算不得什么,可对于普通百姓和军户们来讲,这简直就是给他们送钱。”
“如果这事放在奴婢身上,奴婢也会毫不犹豫的去报名。”
“就您要求下去的那点活,对百姓们而言,这哪是去干活呀,这简直就是去当大老爷躺着领钱的。而且还包吃包住,包来回接送,800年也遇不到一件这样的好事啊,这不去不就是傻子吗。”
想着当时胡玉说的话,朱瞻圭心里也是一阵苦笑。
自己是好日子过多了,忘记了上辈子苦逼打工,穷困潦倒的生活了。
如果前世有人给他开这种待遇,而且还是国家保证的,他挤破脑袋也会加入到其中。
抬头看向还在皱眉思索的朱胖胖几人,朱瞻圭为他们解释道。
“这数量不假,而且还是及时停止了招收效果。否则按照一开始咱们给的时间,这数量至少还要翻一倍!”
杨士奇有些不相信的反驳道。
“怎么可能,这可是不远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