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座位在哪里,请小先生帮忙指点一下!”
第1次被人称为小先生的小男孩,激动的脸色有些胀红,开心的连忙又还了一礼。双手接过朱瞻圭的请柬,观看了一下高兴道。
“原来您是祝锐学弟的父亲,二年级的座位在这里,请您跟我来!”
说着,小男孩伸手邀请了一下,便在前面领起路来。
“小先生跟我儿子认识!”
朱瞻圭一边看着学校的环境,一边笑着跟小男孩交谈。
“恩,我们是同寝的,每天都见面,经常在一起学习聊天,是很好的朋友。”
得知眼前的小家伙是自己儿子的朋友,朱瞻圭便开始询问自己儿子在学校的表现。
不知道是为了给朋友遮掩,还是真实情况。
根据这小家伙的讲述,自家的小崽子在学校里人缘非常好,跟很多人都是好朋友。
而且学习能力很强,很多老师没讲的内容他都会。
对此朱瞻圭倒是没意外。
老爹老娘对这个大孙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每次休沐放假回家,老爹都会抽出时间亲自教导孙子。
老爷子为了表示重视新学,还让朱祁锐拜了解缙为师。老爹没时间教的时候,都是解缙1对1的教导。
朱祁锐虽然现在还在上二年级,但学习进度已经达到了四年级,甚至四年级的学生都不一定比得过他。
至于武术课方面,朱瞻圭专门给其安排了十几个老兵,教导朱祁锐骑马射箭战阵厮杀之术。
这孩子也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小小年纪就有一身不俗的箭术。
近战搏杀方面,也已经不比一般的士兵差了。
这孩子很健谈,聊完了自家小崽子的事情。这孩子便给朱瞻圭介绍起了学校里的各个建筑,以及实用的用途,和学生之间的小八卦。
看这小家伙侃侃而谈的模样,朱瞻圭满意的暗暗点头。
这小家伙不错,将来培养一番,能成为自家儿子的得力帮手。
正在引领着朱瞻圭进入操场的小家伙,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天只是接待了一个好朋友的父亲,就让他未来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学校的不单单朱瞻圭一个被引领着,好多学生家长,身边都有一个小家伙引领,去寻找自家孩子的座位。
来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应该都是孩子的爷爷或者是外公一辈的,父辈的来的很少。
对于这个现象,朱瞻圭心中也十分清楚。
新学学生的父辈,大部分都是军户子弟。
随着朝廷用兵频繁,很多人都被征召入伍,没有入伍的也去了阿三那边管理奴隶种地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学校才有了住校和走读两种模式。
如果孩子有叔伯等一类的亲戚帮忙带着,孩子可以不用在学校里住宿。
如果父母不在家,则可以留在学校里住宿。而付出的代价,也只是将来毕业的时候,无条件为朝廷工作一年。
或许会有人问了,明朝那个时代,女性一般都在家里,为什么母亲也不在家。
其实原因很简单。
随着通往阿三区域的道路被打通,民工们也开始从陆路出发前往阿三工作地点。
考虑着离去的时间实在太久,夫妻长久异地分居,要是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影响未来的招工。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外出打工5年,然后带着辛苦打工的钱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媳妇,给自己刚生了一个满月的大胖小子。
所以朝廷经过考虑,如果夫妻二人都愿意,可以一起去阿三打工。
男人们可以管理奴隶,安排种地和负责巡查领地区域。
女眷们可以负责粮食晾晒,和日常生活问题。
在工资方面,女子由于负责的工作非常少,也比较轻松,所以工资会给的相对少一点。
对此,工人们没有一个有意见,反而还对朝廷深深的感激。
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子一般情况下,都在家中做些手工活,乡下的也顶多是帮着丈夫打理一下农田,根本就没有外出工作的说法,而且外界也没有给女子的工作。
如今陪着丈夫外出打工,不但夫妻可以生活在一起,互相陪伴着,还能挣些生活费。
妻子挣的工资,足够夫妻二人日常花销了,这样一来丈夫得到的工资和赏钱就可以保留下来,将来给孩子娶媳妇盖房子用。
也正因为这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