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给这个老官员准备的。
随着老官员进入,房门缓缓的关闭,陪同的几个官员,端起了桌子上的茶盏,一边品着,一边听着隔壁的动静。
声音刚开始很激烈,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结束了。
几分钟以后,房门再次打开,那个老官员换了一身新官服,神清气爽的走了出来。
来到一个香案边,冲着上面的孔子像拜了拜,伸手取下了一封供奉在上面,用白纸包住的奏章,转身对着几人道:
“几位时间不早了,我们走吧!”
其实除了这个饭庄之外,京城当中有十几家这样的客庄,都在经历着相同的事情。
每逢大变,必有人先驱而死,没有鲜血和死亡,想要改变皇帝的想法,根本就不可能。
可一般的死震撼不住皇帝,只有震撼惊动天下的死亡,才能让皇权畏惧,收回不合规的政策。
文死谏,武死战。
今天这帮文官们打算借助大祭的机会,跟老爷子来一场死谏了。
自古君子,为正义,为正道,不惜以死相劝。
今日为了驳回朝廷不合理的官商一体纳粮政策,他们决定在太庙,向死去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来一场人鬼之间的奏对。
甚至可以说他们其实已经做好了,亲自下去跟老朱谈这事的准备。
时间缓缓接近卯时,皇宫宫外的大门缓缓的打开,早就在外面排好队的文武官员们,在各大藩王们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列踏入了皇宫。
气氛庄严,神情决绝。
今天既是皇家祭祖,也是又一场君臣之间的对决。
如果这一场臣子胜了,一切将会继续回到以往的状态,如果他们这一场败了,以后他们将会成为所有的后世官员文人们的耻辱,是后世文人戳着脊梁骨骂的对象。
金陵皇宫的太庙,在端门的左侧,也就是承天门通往奉天殿的下一个大门。
所有官员进入皇宫,先去奉天殿等待,等完成了殿内的仪式,再在皇帝的带领下,前往太庙拜祭。
官员们一路行进无声,宛如往常上朝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但在前面带路的藩王们,却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
一想这段时间朝廷发生的事情,所有藩王们心中明白,今天这场大祭恐怕有热闹看了。
其中最开心的就是宁王朱权。
他对这个四哥一家早就恨之入骨了,如今能看到四哥的热闹,他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也就是没有带纸墨笔砚,否则他一定会把那热闹的场面画下来,以后心情郁闷的时候,拿出来观摩观摩。
武将们则是心情复杂。
按道理说文官反对的事情他们应该支持,文官赞同的事情他们反对,跟这帮看不起他们的文官们抗争到底才对。
可今天他们却是反对不起来,因为这个官绅一体纳粮,他们也包括在内。
对于老爷子做出这个决定,很多武将们心里也是反对的,可出于他们对老爷子的忠心和畏惧,他们没有那个胆子站出来反对。
所以这一次不管发生什么事,他们选择莫不发生。
文官们胜利了,他们坐享其成,文官们失败了,也不会牵连到他们。
众人来到大殿,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龙椅上,心情不错的老爷子,以及在旁边陪伴的太子太孙赵王朱高燧,和整个皇室这一脉的所有男丁,大大小小几十号人。
“参见皇上,吾皇圣金安。”
“朕安!”
老爷子仿佛不知道这些文官要有大动作一般,表情威严的抬手,让众人起身。
随后被选拔出来的礼部侍郎,开始按照祭祀的仪式走流程。
等时间到达辰时初,所有人跟随着老爷子,伴随着古乐齐鸣,锣鼓喧天,跟随这一面红黄相间,上面写着“皇族祭礼”四个大字的旗子引领下,前往了太庙。
一路之上鼓乐礼炮未停,365名舞姬穿着粉白色衫裙,在队伍的两旁,跟随着队伍一步一舞。
今天的老爷子格外的威武。
他身穿一身黑色的冕服,腰挂天子剑,手持玉圭大步在前。
在其身后,同样穿着庄严礼服的朱胖胖,手捧着大明现在的疆域图紧紧跟着。
在朱胖胖的身后,是手捧着北方草原各部落的图腾旗帜金刀的朱高燧和朱高煦的大儿子。
而在老爷子的另一边,朱瞻圭和朱瞻基抬着扁担,上面放着即将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