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服厂,容量毕竟有限,一个多月后,工厂区五个车间,近两千个工位已经招满,生活区也住满了妇女和孩子。 而京畿各县的逃荒难民,还在不断地往京城赶来,北京城外,原来的难民走后,他们搭建的窝棚还来不及拆掉,又住进了新来的难民。 顺天府尹孙玮顶不住了,上折子弹劾西山被服厂,说他们引得各郊县的难民,纷纷赶往京城来找工作,而被服厂招收的工人有限,现在,难民聚集城外,京兆府已经不堪重负。 请求朝廷派人遣散这些难民,遣散的费用,应该由始作俑者,西山被服厂承担。 御史台和六科,早就注意到了西山被服厂招收难民的举措,经打听,被服厂的两位老板,一位是首辅王锡爵的族弟,一位是陛下几个月前刚封的瑞昌县主。 西山被服厂隶属于皇家科学院,家科学院是陛下出资成立的,这个被服厂的背后,立着陛下那高大的身影。 刚开始,他们很赞赏被服厂安置难民的行动,已经有人准备写奏章,拍万历帝的龙屁了。 但孙府尹的折子一上,朝堂各派就开始粉墨登场了。 先是有御史弹劾被服厂发布的招工信息,引得京畿难民涌向京城,造成京城治安混乱,赈济压力大增,增加了朝廷的负担,要求被服厂承担责任。 然后,万历帝提出的,让兵部采购被服厂产品的要求,被兵部尚书邢玠拒绝。 最后,御史弹劾被服厂与民争利,借安置难民来搏取民心,沽名钓誉,其心可诛,要求关闭被服厂,遣散已经安置的难民。 王衍爵和舜华还没怎么反应呢,老愤青李贽已经气得吹胡子瞪眼,大骂朝堂乌烟瘴气,谁敢来关被服厂,他就要挥起老拳跟人拼命。 舜华好不容易才劝住老先生,心里祈祷老先生千万别有高血压啥的,千万别爆血管啊。 万历帝把王衍爵招来,让陈矩把一摞摞的奏章抬来,放到御书房的地上,指出那些奏章说:“王爱卿,被服厂的动静是不是闹得太大了?京兆尹的折子,都递到朕这里来了。 还有这些,全是弹劾被服厂的,爱卿有何处置办法?” 这些折子,陈矩暗中也抄过几封给舜华,所以,今日王衍爵来,还是有所准备的。 他知道万历的性子,并不是个有担当的人,数钱的时候,就是王爱卿,一遇到御史弹劾的时候,他就是背锅侠。 他的族兄王锡爵,九年前刚回内阁时,就差点背上三王并封的锅,如今,轮到他了。 听了万历帝的话,他打开那些折子,一目十行地挑出弹劾内容,不到一个时辰,就翻完了。 万历帝一边批阅奏折,一边看他作为,见他看折子如此之快,忍不住好奇地问他:“爱卿,翻得这么快,如何记得住?” 王衍爵把那些奏折,一摞摞叠好,一张俊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语气平静地说:“洋洋洒洒上千言,有用的只三五句而已,可惜了这么好的纸。” “哦,哪些有用?”万历帝停下笔,走下来,看着那几叠奏折,“说说。” “陛下请看,”王衍爵拿起一本递给万历帝,“通篇的圣人言,先贤言,轮到他言的时候,只说商贾与民争利,其实,连这句,也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这样的文章,看来何用?” 又指着那几叠折子说:“这一堆,是弹劾被服厂与民争利的;这一堆,是要求关掉被服厂的;这一堆,是要被服厂对城外的难民负责的;这一堆,是要求追究被服厂背后靠山的,目标直指陛下和首辅。 京兆府孙府尹,只是陈述了事实,比较客观;兵部邢尚书拒绝陛下的要求,就没有道理。 面对这几项指责,臣懒得去辩驳,臣和袁先生决定,把这些写过弹章的大小官员,请到工厂去参观,请他们了解真实的情况后,再来决定是否要关闭工厂,遣散工人。” 万历帝想了想,也好,其实,他也想去看看,被服厂到底做了什么,是怎么运作的。 于是选定八月初九,朝臣们休沐的前一日,万历帝亲自带队,三位阁臣、六部堂官、京兆府孙府尹、上过弹章的御史和六科言官,近两百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外城的西山被服厂参观。 户部尚书赵世卿,现在连肠子都悔青了,当初万历帝想成立一个研究所,用来研究被大臣们吹捧的西学。 礼部、兵部、工部,吏部,争相把这个部门往自己碗里划拉,有这么一个部门,就能得到户部的拨款,是他赵世卿一句“没钱”,就把这个研究院推到陛下那里去了。 结果,陛下只划出了一个西山的皇庄,投入了区区一万两银子,就办起了皇家研究院。 不到半年,皇家研究院就成了一只下金蛋的母鸡,皇家印书馆印刷的书籍,比内厂刻本还精美,且是带标点符号的,如今各大书店,都卖印书馆的书。 火器局捣鼓出来的迅雷铳,兵部要花钱购买,还要提前预订,不知道为陛下赚了多少钱。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