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个凶手,方河已经有了目标,可能是齐惠。前两日他跟苏小月提起过,苏小月听在心里也是震撼不以。
毕竟是怀疑,又是大嫂,这种事他不好说,正好年前方亮会回来,这次回来后在家里呆上半个月,到时方河再找方亮谈谈。
学堂里放假了,方为没去上学后,家里忽然变得好热闹,因为这边靠近山坡,又有一口山泉井,方金满最喜欢来这边玩,还可以跟方为结伴上山头放羊,山头那边还没有开荒,羊也跟着赶过去。
再过几日,方河就把羊送去镇上,那边都已经定好的。
送羊的那日,方河一大早的起来,赶着家里的牛车,来回了好几趟 ,羊送走了,第二日便是送芽菜。
自借钱后家里的芽菜赚的钱全部在还债,这会儿过年便是那次剩下的五两银子,卖羊得来的十两银子打算明日带去张府还债。
这次去镇上,方为一定要跟着去,苏小月也便由得他。这孩子挺懂事的,知道家里拮据,连纸张都舍不得浪费,大半跟着金满在地上写写画画。
后来苏小月着实看不过去了,就叫方河弄了两块光滑的木板子,两人一人拿了毛笔沾了水在木板上写字,水迹没有干的时候,还是能看到那木板上字形,两孩子练得认真,写出来的字还算工整,倒没有先前歪歪倾倾不能入眼。
到了张府,苏小月跟着喜姑去了后院。
方河跟着厨房里的几个男人在一起聊天,方为左右无事,苏小月把孩子也带上了。
张太太第一次看到方为,却见这孩子神仪明秀,疏眉朗目,不似普通的庄户人家里的孩子,看人时,双眸漆黑灵活,滴溜溜一转,直叫张太太笑他可爱极了。
把人叫到身边来,张太太细细打量了两眼,问孩子,“可曾识字?”
方为语气清晰的答道:“正在村里刘夫子门子识字。”
张太太点了点头,叫嬷嬷拿出笔墨纸砚,让孩子写。
方为平时在家里练过不少,这会儿看到这么光洁的纸张,越发的谨慎,写起字来,一笔一划,异常的工整。
看着苏小月心里宽慰,学了几月,这孩子没有白费,因为方为的特殊,苏小月很少抓他的功课。
方为随笔写的是《千字文》,看得张太太点头称赞,“这孩子着实聪明,招人疼爱,这么小字写得这么好,已经不容易了。”
方为这次跟着苏小月来张府,苏小月也是有点私心的,张大人是大儒,又在县学里提点这些读书郎,她有心想让方为在张大人面前露露脸,这孩子不比金满,他的本事奇特,在村里开蒙才几月,她发现这孩子学得快,她怕耽误了孩子。
于是苏小月借此话题,把方为的奇特之处说了。张太太脸色大变,“你说的可是真的?”一脸不敢置信,于是顺手从案上拿起自己刚读的《诗经》翻开,乘方为在写字的时候没注意这边,便念了一段,“……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群公……”
这段从《周颂?雍》念到了《周颂?访落》,念完,张太太把书放下,看向苏小月。
苏小月见方为还在写字,便道:“为儿,你把刚才张太太念的书背一遍试试。”
这种事儿刘夫子常在方为面前测试,因为寻到了这么一个好学生,刘夫子惊奇的同时也羡慕,平常看书的时候,便把方为叫到身边单独讲解。这孩子接受能力强,真的是一块读书的宝料。
方为从容的放下笔,闭上眼睛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开始背起张太太刚才念的那一段周颂篇,听得屋里上至主子,下至仆人,无一不憋住了呼吸,露出惊讶之容。
果然如苏小月所说,这个孩子天赋异禀,是个难得的神童,张太太跟着张大人身边,浸墨官场数年,对于这种人才,那简直是爱之若渴,于是欣喜的唤嬷嬷,把前院的张大人叫来。
苏小月随张太太移步花厅,没等一会儿,张大人便步伐轻快走了过来,过了影壁,露出玄青色的长袍,风神俊雅的走来,入目只觉得满面春风。
张大人远远的就看到了站在苏小月身边的方为,只达苏小月腰部,穿的是庄户人家里的布衣,梳垂髻,额间一点红,眉目清朗,目光灵动,圆溜溜的眼睛湛湛有神的望向张自在。
看到这样灵动的孩子,张自在三步并做两步的来到孩子身边蹲下,苏小月忙侧身行礼。
张自在没有半点官威,摆了摆手,苏小月被张太太顺手拉她坐在身侧。
“你今年几岁了?”张自在笑问方为。
方为不紧不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