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立即起来,脸上笑意更浓,看得厨房里几个人一脸羡慕,“有了媳妇儿什么都不顾了。”
被人打趣,方河还是那副老样子,苏小月却脸红了。
一家三口,赶着牛车出了张府,到镇上,苏小月跟方河说了刘夫子的事,于是上街头买了两斤肉放篮子里,又买了面粉。
今日便不多办了,办年货的就等着除夕前的最后一次集市再去,那里街上什么都有卖的,一口气把东西办齐了。
今年银子就耗得七七八八,没有多余的钱买甜嘴,但今年的收获也是不小的,山泉水进了屋,买了一个山坡,又买了座山头,等正月十五一过,方河就叫人开始帮着开荒了,手中银钱有多少开多少。
那时候又不忙,年青人坐家里玩,镇上也没有什么帮忙的,除非去渡口干苦力,所以方河打算让方家昌三兄弟和方义夫两兄弟帮着一起开荒,到时记上工钱,把手中的余钱给了,若是不够,等有钱再还上,这几家跟他们家关系不错,不计较这么多。
苏小月坐在方河身边,两人聊着明年的打算,春季卖了香椿,把香椿的银子全部拿去做酱缸,明年夏季,做一大批酱汁出来,张府能要多少便给多少,剩下的再想办法销出去,不在永丰县里销货,就找个船队试试。
两人说着说着聊到了上次的霍家船队,看那位霍东家,一表人才,谈吐斯文,又是新来永丰县,从外县运来种子,再回去便是空船,或许可以跟霍家谈一谈,跟霍家做酱汁的生意,这样船支回航的时候就不会乱费这一趟。
生意人讲究利益,别的船队或多或少已经与几大家族有盘结,这新来的霍家却是个契机。
说起霍家,苏小月才想起先前打算去东风街霍家种子铺瞧瞧,没想为了山泉的事把这事儿给搁一边了,过完年后,她决定跟方河去看看。
就这么聊着,转眼就进了村子,远远的苏小月看到田埂上站着的梁氏,梁氏如今形单影只,人也变得木木的,打击不小,她看到方河,眼神儿盯着,脚步却没有动,看得人��没拧�
苏小月别过脸去,由方河自己拿主意,是过去打个招呼,问问近况,还是直接就这样驾车过去,全由他来作主,但苏小月的私心里是不想跟梁氏有任何瓜葛的,上次悄悄潜回屋子里,把山泉水的事给听了去。
若不是后来在张府借了银子,恐怕这东边山头就保不住了。
方河停顿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把车停下,直接赶了过去,转眼来到屋前,袁氏在屋内听到牛车声,打开了大门,方河把车驶了进去。
苏小月拉着方为从牛车上下来。从竹篮子里拿出了肉交到方河手中,“天色不早了,你先把肉送去夫子家中,板车我跟爹爹缷下来便是。”
方河把肉放回篮子,随手一用力就把板车缷了下来,搬到一旁立了起来,免得占位置 ,那手快的,苏小月站在那儿只能看着他。
“急也不急在这一时。”
把板车安置好,拍了拍方为的肩,“为儿把牛牵去牛棚里,喂上草料。”为方听话的去了。
这才从苏小月的蓝子里拿出肉来,捏了捏小媳妇儿的小手,“我这就走了,马上回来。”
“好吧,你快去快回。”苏小月把人送出门,接着把大门关紧,有了上次梁氏忽然闯进来的例子,现在苏小月都牢记着要关门,特别是现在梁氏那幅模样,看着让人不舒服。
苏小月把方为今日去张府的事告诉了袁氏和苏阿吉,现在家里只剩下几只母羊和刚生下不久的羔羊,没有先前那么忙,苏阿吉没事的时候,就上山头割了草回来丢羊棚里。
方为自从上了学后,就变得似乎稳重多了,也不像先前那番闹着玩,一有时间,自个儿背书写字去了,再不然跟方金满玩背书游戏,在方为的带动下,方金满在学堂的成绩也是拔尖儿的。
庄户人家送孩子读书,费了那么多的钱和心血,孩子是块读书的料,成绩好,做爹娘的也甘愿。
送完芽菜,方河又跟苏阿吉上了山头,山泉水水源处的石头屋子还没有建好,乘着这两日功夫一口气弄完。
早在两个月前家里就扯了冬天的布,袁氏乘着孩子睡觉没事儿就给家里人做衣裳,今年家里的棉田收成好,苏阿吉的田地多,缴了税后,棉花还留下不少。
袁氏安排村里弹棉花的做了两床新被,这会儿又把新做成的衣裳里塞上了棉花,穿上身上暖和的不能再暖和。
庄户人家的谁舍得拿新棉花往衣裳底下塞。
袁氏刚把棉衣弄好,没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