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对东宫还不如上阳宫熟悉。与此同时她也看得明白,她这位父王是想要在登基之前剪除一部分有威胁的人,等到登基之时大赦天下,倒是恐怕就连史官都要说李显仁厚了。
外面虽然沸反盈天,但是李裹儿这里却是出奇的平静,虽然很多被牵连的人都想要走公主和郡王的路子,奈何……这两位都还没有建府,想见就要去东宫,而如今太子虽然监国,但是还是住在东宫的。
想要去找太平公主或者相王李旦说情吧……太平公主竟然也是大门紧闭,不受任何贿赂,相王李旦,又实在是距离太远了。于是朝臣们终于开始认清了,皇太子就是要借机清洗朝堂啊。
一旦贿赂的路子走不通,个人也就各回各家去琢磨着自己有没有和张家兄弟走的过近。其实说起来,李显也并没有做的太过分,毕竟张家兄弟鼎盛时期,在朝堂之上几乎是无往不利,就连武氏子侄都要帮他们牵马什么的,不可能有朝臣不买他们的帐,不买账的也都该砍的砍,该流放的流放了。
其实说起来,依照李裹儿的记忆,张家兄弟的确是很嚣张,想来历史上李重润和武延基就因为说了他们两句坏话就被生生的逼死,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
李裹儿如今唯一欣慰的就是,李重润还活的好好的,李仙蕙虽然没有嫁给武延基,但是两个人也都活得好好的。所以……张家兄弟她也算尽心尽力了,以至于在得知张家兄弟的确被张柬之等人斩于上阳宫之后,李裹儿除了有些遗憾也没觉得有什么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迎来新的皇帝而使大家都很兴奋,登基大典准备的很迅速。
李裹儿想或许她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一天,她的父王在通天宫继位,同时大赦天下,当年被酷吏来俊臣和周兴陷害的人,咸令雪免,内外文武官加两阶,三品已上加爵二等,入五品等特减四考。
朝野内外一片欢腾,而封完了朝臣,就轮到自家人了,皇帝登基,相王李旦携全家到了洛阳。李裹儿终于知道什么叫睁眼说瞎话了,明明在逼宫这件事情上没有他任何事情的李旦,居然被说是和太平公主一起诛张易之兄弟有功,相王加号安国相王,进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而太平公主则加号镇国太平公主,仍赐实封,通前满五千户。
而宫内则放出了三千宫女,同时武则天依旧住在她的上阳宫,并且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天下,终是易主了……
作者有话要说:擦汗,太不容易了,终于把李显同学折腾上去了……于是 开始去啃李显同学的生平事迹……不过因为重润同学还活着……所以 似乎很多事情都要改了啊……
79
79、福国安乐公主 。。。
神龙元年的开头注定是各种繁忙,首先是东宫的人搬去皇城,这样一来就显得有些忙乱了,而且刚登基不久,李显就明确表示出了想要回长安执政的想法,当然……现在只是开始准备,毕竟什么都没有定下来,就开始千里跋涉也不太好,更何况武则天还活着呢,若是因为迁徙而导致武则天出什么问题,就算没有人敢说什么,但是背后只怕也要戳戳李显的脊梁骨,尤其是那些史官。
于是,大肆的封赏开始了,首先自然是宣布封韦氏为后,并且大赦天下,内外官陪位者赐勋一转,大酺三日。当然皇后封了,皇后的娘家也不能亏待,更何况当年李显就是因为自己那个老泰山才得罪的武则天,如今他终于不再受武则天的掣肘,自然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来了。
于是,本来是豫州刺史的韦玄贞封为上洛郡王,而韦氏的母亲崔氏则赠上洛郡王妃。韦氏,不,如今该称为韦后,韦后自然是心满意足。一个皇后印玺掌管后宫权限,由不得她不开心。
至于李显的儿女,李仙蕙被封为永泰公主,李重俊封为卫王,李重茂为温王,两个小小的一个刚两岁一个三岁的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封底和王位。
一切似乎都有条不紊的按照历史轨迹来,只有两个人让人觉的比较例外,一个是安乐公主李裹儿,本来李裹儿以为就算李显登基她也不过是多些封户而已,却不料一道诏书下来,说什么安乐公主常年伴在武帝身边孝心可嘉云云,总而言之就是在安乐的头衔之上又加了个福国,于是李裹儿的封号就变成了福国安乐公主。
李裹儿有点晕,据她那点仅有的记忆,似乎唐朝只有一个公主一次又一次的上加号,那就是太平公主。如今,李裹儿也享受了这个待遇,于是朝野上下的眼睛也都擦亮了,明显的……皇帝对这个女儿实在是太过宠爱,再加上自打回宫武则天就把李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