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双目灼灼的的盯着曹丕。
曹丕此时,也已经是方寸大乱,根本不知道说些什么。
他看着张辽临时的模样,眼泪都快要落出来了。
“文远,朕答应你,对于与东吴通商之事,暂缓执行,这下,你满意了吧?”
虽然曹丕答应得比较勉强,但是好歹是答应了自己的话了,张辽这才将握住曹丕的手给松开了,在手松开之后,张辽的手慢慢的下垂,随后,他的两只眼睛也合上了,这名叱咤风云的魏国名将,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魏黄初二年十月,一代名将张辽,因为反对曹魏与东吴通商,而在大殿之上死谏,最终以自己的性命,换来了曹丕的承诺。
对于张辽之死,曹丕为之流涕,封张辽为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位。
张辽的葬礼,也是办得风风光光的,其规格,不亚于曹氏的皇族,除此之外,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可见曹魏一方,对于张辽的评价有多高。
不过张辽的死,也给曹丕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现在曹魏与蜀汉相战正酣,朝中的得力将领,已经在前线去迎击蜀军了,像张辽这样的封疆大吏,又要到哪里去寻找?
曹丕思前想后,最终都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将领去填补张辽留下的空缺,而这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第二十九章走私
张辽以死相谏,才换来了曹丕的首肯。
曹丕身为一国之君,自然君无戏言,尤其是答应了已故之人的话,是万万不能反悔的。
因此,曹丕便放弃了和东吴通商的决定。
不过曹丕在官面上却是说,如今曹魏正逢大敌,局势瞬息万变,通商之事,只能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尽快平定蜀中。
对于张辽之死,曹丕却只字未提,命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守口如瓶,张辽之死,以病故的方式昭告天下。
曹丕否决了两家通商的决定传到了东吴,杨林哑然失笑。
“我原本认为,天下垂手可得,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却风云突变,现如今,只能再从长计议了。”
在曹丕向东吴送来橄榄枝,意图与东吴通商的时候,杨林的脑中,瞬间闪过了一个能够在数年之内统一天下的念头,可是这个念头,却因为曹丕的突然改变决定而搁浅了。
“我也真是一个傻瓜,自以为是,想要将敌人引入进自己擅长的领域,让敌人体无完肤,可惜的是,敌人最终却没有走进我的圈套。”
在杨林的话语中,分明透着一丝的失落之情。
“杨大人,时机总会有的。”
在杨林的身旁,陪着他说话的,自然就是庞统,庞统在得知曹丕否定和东吴通商之后,就来到了杨林的府邸中,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杨林,心情一定非常的不好受。
庞统又道:“杨大人,我从司马懿那儿得到了曹丕不肯与东吴通商的真正原因,现在,就告知杨大人!”
杨林一句话也不说,洗耳恭听。
庞统就将司马懿所告诉给自己的话。一字不落的说给了杨林听,杨林脸上的表情,从失落,突然变为了震惊,再由震惊,变为了一种由衷的赞叹。
荀彧的遗命,张辽竟然誓死遵从,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魏国皇帝曹丕的一句承诺。
在听完庞统的讲述之后,杨林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原本以为,当今天下,原本不存在我的对手,但是今日一见,方才知道,这对手不仅有,而且还有许多。
当年荀彧先生疑心于我,劝说曹操不肯与我东吴通商,没想到。他还留下了遗言,而遗言的遵从者,竟然是张辽这位忠心耿耿的将军。
曹魏有如此忠义之士,要想灭他。自然是非常的困难,和曹魏比起来,刘备的手下,却要容易对付得多……”
刘备以皇叔自居。顶着大义的名号,而曹操,一向被刘备等人骂做是“曹贼”。从字面上的意思来判断,自然是刘备手下的忠臣要多些,而曹操的手下,定然是些趋炎附势,见钱眼开之人。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曹操手下的文臣和武将,不仅忠心耿耿,而且不惜性命,为的就是保全曹魏的天下。
今日有荀彧、张辽等人誓死护卫国家,那么将来,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忠臣和死士拦在杨林的面前。
想到了荀彧,又想到了张辽,杨林便命嫣儿取来香烛,自己要祭奠曹魏的忠义之士一番。
在院子里,杨林摆好了香炉,便朝着北边的位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