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就已自上而下地纠正了,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杀害忠诚的布尔什维克的反“民生团”呢?倘若九泉下有知,他会像后来已知的挺长的历史时期那样,对此不置一词,保持沉默吗?
二、杨靖宇挥戈南满
第8章 挺进东边道
“抗日联军”
“九一八”事变两周年这一天,磐石中心县委和南满游击队,在磐石西玻璃河套猪腰岭召开会议,将红32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委杨靖宇,参谋长李红光,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师部设政治部、参谋处、军需处、军医处及政治保安连。全师辖两个团,1团长袁德胜,政委朴翰宗,参谋长李松坡;3团长韩浩,政委曹国安,政治部主任李明山。师部加两个团共300人,另有一个南满第1游击大队80余人。
10月27日,杨靖宇率师部、保安连和3团南渡辉发江,挺进东边道。
年底,1团也南下与主力会合了。
1军2师是1934年11月组建的,只有一个团和一个少年营。3师是1936年5月成立的,有两个团。而这时只有一个独立师的1军,为什么要离开磐石根据地南下东边道?直接原因是日寇对这支共产党领导的比较正规的抗日武装盯得很紧,10月1日调集万余日伪军对磐石地区进行“讨伐”,根本原因是要开辟新区,扩大游击区域。7月1日,省委即指示中心县委和游击队:“赤色游击队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死死的守住那个狭小的根据地,而是要扩大游击运动,开展反日的游击区域。”在满洲省委的战略构想上,磐石游击队并非局限于磐石地区,这在“红32军南满游击队”的“南满”二字上,也能体现出来。把杨靖宇这样“政治上在满表现得最坚决”的人物派到磐石,瞩目的也是整个南满。
后来的东北抗战史证明,谁死守旧区谁受损失,开辟新区即获发展。
1军是最早动作起来的。
“道”为行政区划名。1914年,北洋政府将东北划为3省10道,东边道为10道之一,隶属奉天省,辖20余县,主要为今天吉林南部的通化地区和辽宁东部各县,包括笔者家乡本溪市的桓仁县。“九一八”事变后,遍及辽东、吉南的唐聚五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就是在桓仁誓师抗日的。东边道是山区,重峦叠嶂,古木参天,是打游击的天然去处,更兼民风古朴、强悍,富反抗性。儿时听老辈人讲,民间管东北易帜叫“民国了”,什么“民国”、“官国”的,反正都是官家、官府,关老百姓屁事?这回国难当头,唐聚五举义,老百姓那心态可就大不同了,咱是中国人,咱这疙瘩还是中国地,小日本子想占没门儿!东边道几乎清一色的青天白日旗帜,许多县城,包括一些乡下,家家挂红灯。
义勇军失败后,许多队伍上山成了山林队。前面说过,一个县就有几十支千多人,甚至几千人的山林队。义勇军兴起时,是指望关内出兵,配合反攻的。如今,邓铁梅牺牲,特别是唐聚五进关,对大家打击很大,厌恶、怨恨国民党,有种被出卖了的感觉。没指望了,东三省没救了,大大小小的山林队都被这种情绪笼罩着。尽管如此,东边道仍然枪声不断,日伪军难有一天不被袭击的。只是一些队伍匪化倾向日趋严重。也是没法子的事,要吃要喝要生存呀。有的有心下山投降,当个顺民过日子,也不大敢。
反复无常原是胡子的本性之一,投降后又不被信任,待遇也不好,有的降了又反了。这时期鬼子对降队的办法,除缴械外,用鬼子的话讲叫“严重处分”,即杀掉,特别是头子、骨干。1932年12月,磐石“三江好”头子与关东军司令部小越大尉联系,要率部下800余人投降,约定22日在烟筒山车站北广场集结,举行受降式。小越假作交涉,将17名头目带进车站,鬼子就动手了。车站内和广场上一场混战,“三江好”遗尸300多具,头目几乎全被打死。辉南县报号“野骡子”的山林队,1933年投降后,100多人被机枪射杀,只跑掉1人。“殿臣”头子,觉得自己有1000多人,投降后怎么也能弄个一官半职,结果被日本宪兵炸死。为掩人耳目,鬼子又花2000元将其厚葬。
就在这时,杨靖宇率独立师来了,用山林队和老百姓的话讲,是“红军来了”。
山林队各有各的地盘,保护自己的地盘,不吃窝边草,当地人则为其当耳目、做眼线。一些山林队还互通情报,用胡子的行话叫“传海页子”(海页子,又称“叶子”,即信件、消息)。开头搞不清独立师的底细,以为是日本人派过来的便衣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