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力量亦较少。交通线除松江水道而外,宁佳路至一九三七年春始完成。客观形势完全有利于游击活动之发展。
1939年10月12日《冯仲云给中共中央的工作报告》中的这段文字,在1936年出自日本人之手的《满洲共产匪の研究》中,也能得到证实:“各地的自卫团员已成为匪贼的部下,当匪贼来时,团长亲自迎送,或亲手交付子弹,或调查报密人质等的财产状况,经常秘密联系。”“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在现有的同情者通匪人中,有很多是当地有势力的人物。”“在活动地区衣食由自卫团、警察队、木材商等提供。”“日满军警的警备力量达不到的地区的自卫团莫如解散,其存在只能成为供给匪团武器子弹的来源。”
1935年3军的两次东征,第一次主要是为了扩大反日统一战线,与谢文东、李华堂等部联合。第二次就是一种战略转移,既是被动地又是主动地向日伪统治的薄弱地区,用侵略者的话讲是“日满军警的警备力量达不到的”地区突击。这是“打”字当头的赵尚志的一贯的军事思想。就是在这种不断地突击中,3军不断地发展壮大。
为庆祝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的成立,决定攻打方正县城。这是一次突然袭击。3军少年连首先突破东门,联合军冲进城内,占领伪警察署,烧了日本参事官宿舍,县公署久攻不下。赵尚志知道不能恋战,城破10余小时后,下令撤出战斗。
接着,又指挥联合军攻进大罗勒密街,然后挥师东进牡丹江沿岸。一路歼灭、击溃伪军、伪警察和日寇雇佣军白俄队,仅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