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首府,汴梁城,赵家。
钦差主使安诚、副使翟进终于离开返京了,府城又再次恢复了曾经的平静。
而作为风云人物的赵麟,此时也终于能安安静静地开始了读书。
他虽然对来年的乡试十分有信心,可也不能掉以轻心。
就算大宗师林大叔十分看重他,可乡试的监考主官却是朝廷派下来的官员。
朝堂上局面复杂,谁也不知道明年派下的官员是哪方势力?
若像此次一样,还是杨必成老狐狸的门生,那他就要做好应对之策了。
乡试举人的名次,朝廷派下来的主考官可是有极大自主权的。
而且,这经义文章的评判本就有很大的主观性。
赵麟可不敢保证他的文章,所有的主考官都会喜欢。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温习儒家精义,把大宗师林大叔给他收集的江南、京城近几年的上等文章,好好的学习一下。
虽他也曾经是学霸、考神,可对于这个时代的科考,还是学习、研究一下的。
在大周帝国辽阔的土地上,拥有神童、文曲星称号的科考天才,何其的多?
他赵麟虽自信,却没有狂妄到能与这个时代所有天才相抗衡。
所以,当汴州城风平浪静之后,他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读书上,以此为明年的乡试做准备。
至于京城风云如何变幻,那就不是他这个小人人的秀才所能关心的了。
皇城,内阁。
今夜值守的阁老,是排名末尾的温怀诚。
作为内阁中资历最浅,近乎透明的阁老,这两年来他一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遇。
他的座师不是旁人,正是当今内阁的元辅大人。
也是他在的提拔下,他才能平步青云,一步步从翰林院,到国子监……再到礼部,最终也踏入到了大周宰辅的行列。
他的这位座师不但在他的仕途上,给予了全力的提携。
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在他的妻子逝世后,更是立主把一个芳华年龄的侄女嫁给了他这个年过半百之人。
温怀诚知道,元辅大人之所以如此的不遗余力提携他,是他当作了接替者来培养。
以他的年龄,加上元辅大人留给他的资源,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很快就能在内阁中站稳。
如此一来,他便能替这位元辅大人继续守护他所遗留下的一切。
说好听一些,这叫投桃报李、知恩图报。
说直接一点,则是一场利益的交换。
他温怀诚当然也乐意这种交易。
本来事情进展的很是顺利,在元辅大人的努力下,他也进入到了大周帝国权力的中枢——内阁。
元辅大人也日渐耳聋眼花,开始修身养性,逐步的放权,对内阁的掌控也越来越弱。
若说当前还有什么事令他上心的话,那就是能在死后获得一个较好的谥号。
好在这位元辅大人还有自知之明,“文正”当然不敢想的,“文忠”也不好苛求,只想在百年后能求得一个“文端”。
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
所以吗,能被赐予“文”字开头谥号的,基本上都是翰林院出身的文官。
守礼执义,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作为三朝元老,朝廷重臣,他的这位恩师也自认为行事恭谦,不说劳苦功劳,却也差不多吧。
他为了这个谥号,已快要魔怔了,圣上若不是因他是三朝元老,又曾是先皇的东宫属官,早就下旨申饬他了。
这就是大周内阁的年迈而又昏聩的元辅大人。
好在内阁中还有他温怀诚,若是不出意外的话,等这位座师百年后,自己还是能为他求得这样一个谥号的。
谁曾想,变数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刚满六十岁,身体还算康健,排名靠前的阁老杨必成逐步走到了台前。
几十年来,此人在仕途上一路攀爬,让他获得了一个“老鲶鱼”的诨号。
首先,是他的外貌,眼睛较小,体高头扁,口阔,下额突出。
曾经某个官员戏称他类似鲶鱼的长相,这一句戏言,很快传遍京城,而当时作为吏部侍郎的杨必成只是大度笑了笑。
哪知,一年后,那名四品官员便因考核下等,而被削职,连带他族兄都受此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