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阳光透过薄雾,洒落在汴州城的每一块砖石上,仿佛预示着即将降临的喜悦。
京城的封赏旨意,如同破晓时分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了朝野的迷雾,温暖而耀眼地抵达了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
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一袭华贵的紫色朝服,头戴金冠,气度非凡的魏王朱麒,率领着一众文武官员,一早就恭候着宣旨钦差的到来。
“殿下,宣旨钦差已到城外十里处。”
一名侍卫神色慌张、脚步匆忙地快步上前,半跪于地,低头恭敬地禀报道。
魏王朱麒闻此消息后心头一震,但其面色不改,只是微微颔首,表示已知晓此事。
紧接着便转身面对身后那群正襟危坐的文武官员们,朗声道:“诸位,随本王一同前去迎接宣旨钦差吧。”
话音未落,众大臣皆齐声应和着站起身来,并迅速整理好自己的衣冠服饰,然后紧紧跟随着魏王向城外走去。
一路上,众人都沉默不语,只有脚步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待一行人行至城外十里时,远远望去,一支规模庞大且气势磅礴的队伍逐渐进入他们的视野之中。
这支队伍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
待走近些后,魏王朱麒一眼就认出了走在最前面的那两个人——其中一位便是皇宫内的随堂大太监安诚。
此人与他关系匪浅,数月之前才刚来过汴州城,并投靠于他麾下。
朱麒万万没有料到,这次皇上竟然会派遣安诚作为宣旨钦差前来传旨。
如此安排着实令他感到惊喜万分!同时也让他深切体会到了皇伯父对自己的厚爱与器重。
而另一位同行者,则是魏王的大舅子纪晓。
只见纪晓身骑一匹雄健威武的高头大马,身披一件华美精致的官服,气宇轩昂;
其身后紧跟着数十位精神抖擞的随从,他们人手一把华丽的仪仗,显得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安诚见到魏王朱麒竟然亲自出城相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之情,他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朱麒面前,躬身施礼。
口中说道:“殿下,奴婢拜见殿下!”只见他面带微笑,神态恭敬而又亲切。
朱麒见到安诚到来,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神色,笑着说道:“安随堂不必多礼,一路上风尘仆仆,真是辛苦你了。”
对于朱麒来说,安诚不仅仅是自己在皇宫的照应那么简单。
他深知这位内侍总管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说是自己在内廷的得力臂助。
无论是监听情报,还是协调自己与宫廷内部事务,都离不开安诚的协助与支持。
因此,朱麒对他自然格外器重和亲近。
就在此时,纪晓也紧跟着走了过来,向朱麒行了一礼,说道:“殿下,许久不见,您依然风度翩翩,光彩照人啊。”
朱麒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回应道:“兄长过奖了,这些年我也不过是闭门读书而已。倒是兄长,越发地精神焕发了。”
言语之间,仿佛能够感受到两人之间那深沉的情谊。
魏王朱麒快步向前,紧紧地拉住他的手,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如果说安诚是他在皇宫之中的亲信之人,那么此刻站在面前的这位妻兄及其背后的家族,便是他在京城最坚实的依靠与后盾。
纪晓,身为镇北侯府的嫡长子,毫无疑问将来会继承老侯爷的爵位,成为下代镇北侯。
不仅如此,以他的才华和能力,未来在五军都督府,必定会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而今,纪晓正在西郊大营军中接受磨练,已然取得了一定的建树。
魏王朱麒眼中闪烁着对眼前这位妻兄的欣赏与信任。
随后,他拉着纪晓转向赵麟,介绍道:“赵兄,这位便是我的妻兄,镇北侯府的小侯爷,此次更是皇伯钦点的宣赏钦差之一。”
赵麟的目光随着朱麒的话语,落在了纪晓的身上。
只见这位小侯爷,身着一袭锦绣长袍,英挺的鼻梁上挂着几分天生的傲气,但那锐利的眼眸中却透露出军营中磨砺出的坚韧与果敢。
果然,勋贵子弟的气质大都相同。
随后,他便不卑不亢地向纪晓行了一礼:“见过小侯爷。”
纪晓闻言,哈哈一笑,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
“赵兄弟客气了,你的事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