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满满的祝福与期待,踏上了通往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道路。而这桩关乎家庭命运的悬疑,亦悄然融入了广平府寻常百姓生活中的一段传奇佳话。
师爷在得到神秘郎中的线索后,迫不及待地向张知府告假,携夫人匆匆踏上寻医之路。他们一路疾驰,马蹄声踏破城外的寂静,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忐忑。经多方打探,他们得知这位被传颂为“送子观音”的神医姓陈,医馆就位于城外数里之遥。然而,当夫妇二人抵达医馆之时,眼前景象令他们愕然:医馆门前人头攒动,熙攘的人群已早早排成长龙,皆是慕名而来求诊的百姓。
师爷与夫人无奈之下,只得加入队伍,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从清晨到黄昏,他们耐着性子,忍受着日头炙烤与疲惫煎熬,只为那一丝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幸运的是,天色渐暗之际,他们终于得以踏入医馆,面见传说中的陈郎中。
陈郎中见夫妇二人衣着华贵,举止稳重,师爷声称自己乃一介商人,意在避免引来不必要的关注与麻烦。郎中听闻后微微点头,示意他们不必拘谨。他径直走向夫人,温文尔雅地执起她的手腕,开始细细诊脉。片刻之后,郎中双目微阖,面容肃穆,仿佛已透过脉搏跳动洞察了夫人的病机。夫人多年不孕之症,是否有望治愈?师爷紧张得几乎屏住了呼吸。
陈郎中缓缓睁开眼,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胸有成竹地对师爷说:“夫人之病,吾有把握治愈。”此言一出,师爷如释重负,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接着,陈郎中提笔开方,为夫人定制了一套精心调养的药剂,嘱咐她务必遵照医嘱,回家调理两个月。尤为关键的是,这两个月期间,夫妇二人需严格遵守禁欲之令,否则疗效将大打折扣。对于师爷而言,这不过是一时的忍耐,为求子嗣,他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两个月的光阴如箭般飞逝,师爷与夫人遵循医嘱,恪守禁忌,日子过得既紧张又充满期待。待到约定之日,他们再次踏足医馆,心中满是对最后一道治疗程序——“熏蒸”的好奇与忐忑。陈郎中告知他们,熏蒸乃治疗的关键步骤,需耗时两个时辰,且过程中家属不得陪伴。尽管条件严苛,但师爷深知这是治愈夫人不孕顽疾的最后一关,他毫不犹豫地应允,只愿夫人能安然度过,迎接新生的希望。
夫人在郎中的引领下,步入医馆深处那神秘的熏蒸室。屋内,郎中递过一碗汤药,语气温和地嘱咐夫人服下,以助熏蒸之效。夫人信任地接过,一口饮尽。药力迅速渗透,她感到一阵困倦袭来,遂遵照郎中指示,躺上床榻稍作休息。
床榻尚未捂热,一股强烈的昏眩感便席卷而来,夫人顿感头重如铅,四肢乏力。恍惚间,她瞥见郎中悄然步入,原本儒雅的面孔此刻竟扭曲成一副狰狞的奸笑,与平日判若两人。夫人惊惧万分,欲挣扎起身,却无奈身体已如灌铅般沉重,意识逐渐陷入黑暗。
两个时辰悄然流逝,夫人在师爷焦急的呼唤声中苏醒过来。见夫君守在身边,她紧绷的心弦稍有松动。然而,昏厥前郎中那诡异行径如同噩梦般萦绕心头,令她难以释怀。日夜辗转反侧,夫人终将心中疑窦告知师爷。
师爷听闻,顿时察觉事有蹊跷,那陈郎中前后言行的反差,以及夫人昏迷前所见之景,无不透露出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息。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决意寻求张知府的帮助。于是,师爷火速前往府衙,将熏蒸当日的全过程,乃至夫人醒来后的疑虑,详尽地禀告给张知府。
此刻,这起原本看似寻常的求医之旅,因夫人的遭遇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悬疑色彩,而张知府如何抽丝剥茧,揭示陈郎中背后隐藏的秘密,以及师爷夫妇能否真正摆脱不孕之苦,一切尚待揭晓。一场关乎人性善恶、医术真假的悬案,正在广平府悄然上演。
张知府与师爷夫妇一道,对陈郎中所施之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那碗看似寻常的汤药,或许正是揭开真相的关键所在。郎中之药究竟有何玄机?为解心中谜团,张知府立即派遣精干衙役着手调查陈郎中的底细。
经过数日的暗中走访与查证,衙役带回了初步的调查结果。原来,这位备受推崇的陈郎中并非广平府土生土长,而是几年前迁居至此。尽管其确切的出生地一时难以查明,但调查人员成功找到了几位曾向陈郎中求助的患者,其中首例便是城外一位姓王的员外。
王员外乃当地富商,早年因生意繁忙,忽略了子嗣之事,待到年迈方感膝下空虚,无嗣可继。心急如焚之下,王员外听闻陈郎中的神奇医术,遂携夫人上门求诊。不出一疗程,其夫人竟奇迹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