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为何不用?”
“删去经义,史书,四书五经,单独留下时务。”
“今后科举需要具备时效性,针对性和务实性,不能继续采取古板的内容。”
朱由校语气坚定,相较文学类的经义,史书,四书五经,时务更具务实性,何况,徐光启连同部分官吏废寝忘食编撰,焉能否定官员的努力成果。
闻言,徐光启面色诧异,更多是激动,他编撰的考题足够重视数数,孰料皇帝的考题内容比他更激进。
内阁几名官吏见难以劝说朱由校,张梦鲸依然有意争辩,朱由校豪情万丈说:“昔年,张相公说秦之亡,非亡于始皇,而亡于大势。何也?天下砥定,六国之心未死,立法度,定天下,平民心,此非秦一代可成之功业也!历代变法者,莫不以身死殉法,其以国灭殉之,亦千古气象也!刘项复辟周制,此亦其理。及至武帝推恩,汉晋湮灭,一至唐宋,亦未达秦之深彻也。历史遇合,以至于是。今观《商君书》,再体法家之法,犹一声长叹!
自古改革不是大胜便是大败,推广新制度,新形式,焉能一帆风顺,我等君臣当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量,和舍身忘已,为国为民的志气。
任何变革者,不论成与败,他们都是无畏的英雄,是华夏的脊梁,是他们从荆棘中趟出条血路,是世世代代照耀炎黄子孙奋力前行的指路明灯。
诸卿推行新政,既不能着急,更不要怕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利于利国利民政令,出现的所有错误由朕来承担。”
呃?
此言出,内阁官吏情绪动容,没错,变革时,前路不明,难以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反复试错,这时,百官越是错误越越需要皇帝支持和保护。
今皇帝直白的说出来,对百官鼎力支持,这份情义....
更没想到皇帝说出历代变法者,莫不以身死殉法,其以国灭殉之,亦千古气象也。
成则造就新大明,败则大明国亡。
皇帝以破釜沉舟的变革图强,这是没有给自身,没给大明留后路啊。
这魄力。
这决心。
........
群臣望向朱由校,欲说点什么,抿了抿朱唇,恭敬行礼退出乾清宫。
皇宫广场。
几名官吏都没有迅速离去,反而缓慢前行,来回斟酌皇帝的话。
张梦鲸纠结的说:“诸位,陛下吃了秤砣铁了心推陈出新,此番剑走偏锋,是步险棋,我等要有学子闹事的思想准备。”
刘一燝微微摇头说:“陛下何时不走险棋,前几日,陛下提拔匠人担任军器部正五品郎中,每年给于万两纹银补偿,此乃古来未有之,故而,今日陛下所行之事,诸位应该见怪不怪。”
李国普出声说:“诸位,按理说我等皆读圣贤书,通过八股取士步入官场,是现下制度的利益既得者,当维护固有制度。然而,近日老夫阅读邓玉函口授,王徵笔述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发现西方人在格物方面丝毫不比大明差,近几十年进步尤为飞速。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等身为内阁官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乎朝廷政策走向,影响数以万计臣民,故而,对于新鲜事物,理应以包容,开放,接纳并学习,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徐光启重重颔首,补充说:“陛下有句话说得没错,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此言震耳发聩,今大明北有建奴蠢蠢欲动,东有倭国西番虎视眈眈,西有套寇凶相毕露。当今之世,若不图强必定灭亡。
国家强的标志就是军事实力,而维持军事实力强大的保障,除骁勇善战的兵外,武器强大亦军事强大的一部分。”
张梦鲸出言说:“这些道理你我都懂,朝堂多数同僚亦懂,然而,初出茅庐的学子未必懂,他们就像火药,平常安安静静,一经点燃却爆发出无穷的破坏力。
这半年,陛下推行改革,损害大族士绅利益,之所以勉强维持推行,全仰仗陛下铁腕治理,许多宵小之徒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他们仅仅是潜伏,不敢冒然出击,而非彻底死心。倘若有机会,必然会毫不犹豫反抗,争取夺回自身利益,今年科考,陛下更新考题,或许有人借机鼓动学子闹事,从而推波助澜,将事态扩大化。”
李国普,徐光启,刘一燝,孙承宗齐齐颔首,全部赞同张梦鲸的话。
皇帝以铁腕镇压所有矛盾,然而矛盾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