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绣枝坐在炕上喝着钱红伟端来的红糖水,就跟钱村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钱村长点点头回道:“迁户口的材料我早就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你一直都没回来来拿。 东西你拿回去后,就让你们杨家庄的村干部帮忙跑一趟县里公安局,到户籍科登记就可以了。” 几个人唠了一会儿嗑,问了一些杨绣枝和三个孩子在杨家庄的生活情况。 又听杨绣枝说家里的两个兄弟还在外面等着领口粮。 村长婶子嗔怪的催促道:“你这孩子,咱不叫你兄弟一起进屋喝碗茶。 老头子,赶紧快去,现在外面开始冷起来了!别让人家孩子搁外面久等。” 于是钱村长也不再多说什么了!敲了敲烟袋锅里的灰,起身就说道:“走吧!迁户口的手续我一会儿拿给你,你现在先跟你两个兄弟去粮食仓库门口等着,我去找你会计叔。” 杨绣枝在钱家屯领了自己和三个孩子一年的口粮后。 就跟钱村长和钱会计说道:“村长叔,会计叔,我还想在村里买些细粮。” 钱村长看了一眼钱会计,然后开口说道:“村里有余粮就按规定卖她一些。” 本来杨绣枝还想再多买一些,钱会计说卖细粮给村民上面有规定,成人只可以多买两百斤细粮,小孩子一人最多也只能多买一百斤。 于是杨绣枝另外买了两百五十斤大米,五十斤小米,两百斤玉米粒。 不能多买,杨绣枝也没办法,等钱会计把粮食称好后,交了钱,姐弟三个把粮食扛上驴车,谢过钱村长和钱会计就赶着驴车回了杨家庄。 回家后的第二天,杨老汉怀里揣着杨绣枝和三个孩子迁户口的证明材料,一个人去了县里公安局给母子四个人落户口。 担心会随时变天,姐弟三个一起上山砍过冬要用的柴火。 附近山上能捡能砍的柴火基本上已经都被村里人给整光了。 于是姐弟三个人直接去了深山,深山里有不少枯死的树,还可以砍一些多余的树枝。 一到深山,杨志刚兄弟俩爬上树负责砍,杨绣枝力气大负责捆好往家里挑。 姐弟三个人配合默契,一天下来还真弄回家不少,差不多晒了半院子,估计如果垒起来也能垒得老高。 但是如果要烧一整个冬天这点柴火是远远不够烧的。 因为东北的冬季几乎长达半年,今年家里又多了自己那屋需要烧炕,还有一个种木耳和银耳的棚子,要用的柴火肯定就更多。 不用说,按今年这个用量估计还得上好几趟山。 杨绣枝觉得冬天猫冬的话,柴火肯定没有煤炭经烧,如果能弄些煤炭回来就更好了,因为临睡前如果用煤炭封火的话基本上可以管一个晚上。 这样半夜就不用从热炕上再爬起来添几次柴火了。 于是在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杨绣枝一坐下就开口问道:“爹,您在附近煤矿有熟人吗?” 拿着筷子正准备吃饭的杨老汉放下筷子回道:“怎么?你想买煤炭?” 杨绣枝嗯了一声回道:“爹,我觉得晚上烧煤就不用半夜起来添柴火了!咱们家白天就烧柴火,晚上烧煤炭,我想应该花不了多少钱。” 杨老汉点点头回道:“在咱们杨家庄西边二十多里有个国营煤矿,每年都会往外卖煤给附近村里,卖给村里不要煤票。 但是有一点,人家煤矿不零售,都是成吨成吨的往外卖,村里人都是合起伙来买的!” 杨绣枝没想到没有煤票还真的可以买,于是就问道:“爹,您知不知道他们卖多少钱一吨呀?” 杨老汉回想了一下,就说道:“咱们家也没买过,去年听人说了一嘴,好像说是涨价了,要卖十二块钱一吨。 老大,你打算买多少?” 在这方面杨绣枝还真没有什么经验,前世早就不用煤炉子做饭了。 于是就问道:“爹,如果烧一个冬天的话,咱们家大概需要多少吨煤炭才够烧呀?” 杨老汉寻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两个睡觉的屋子加一个木耳棚子光是晚上烧的话,估计最少也得要五吨煤。” 杨绣枝心想,买五吨煤也只花六十块钱,再加上请人送回来的工钱,自家还是负担的起的。 于是就说道:“爹,那么远跑一趟不容易,咱这次就多弄一些,一共要八吨煤,这样用起来也宽裕一些。 再说,这东西反正也放不坏,今年用不完明年还可以接着用。 爹,咱这次省点力气,不用自己借车拉,就花点钱让人家帮忙送。” 杨老汉有些犹豫,他说道:“请人送一吨运费就要两块钱,八吨就要花掉十六块,不划算! 再说二十几里路不算太远,还是咱们借排子车自己去拉回来吧!” 杨绣枝不赞同的回道:“爹,撑死了也没花到二十块钱,您节省那点钱做什么?人跟着受累不说,您忘了咱们去市里还有大事情要做。” 听闺女这样说杨老汉也不再反对了! 第二天一大早,早饭都没在家吃,杨老汉怀里揣着买煤炭的钱,还有几个昨天晚上杨绣枝烙的红糖饼,就带着大儿子杨志刚出发了。 杨绣枝跟小弟弟继续去深山砍柴。 把柴捆好,
“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