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春秋》,看着里面晦涩难懂的句子,李贤就觉得头疼。
毕竟是被称作“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的着作,文言文本就是正常说话的简练用语。而《春秋》,在他看来简直是文言文中的文言文,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需要仔细地揣摩才行。
难怪这本书要出那么多用来注解的传,因为它真的是太晦涩难懂了。这一刻,李贤忽然觉得自己挑选《春秋》来阅读,简直是脑残行为。
明知不可行而硬上,智者不为也。
放下《春秋》,李贤看向姚元崇,问道:“元之,这《春秋》,你可曾看过?能否为本王解惑?”
姚元崇本来看书看得正入迷,听到雍王的话,嘴角抽搐了一下,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回禀殿下,微臣的学问还不够,不能为您解惑。”
说完,他的脸都红了,对自己之前的宏伟愿望羞愧不已。连一个小小的王府文学都没办法胜任,还想着经略天下,真是一屋不扫啊!
看到姚元崇羞愧的样子,李贤也有点后悔了。这,不会把这家伙打击的太厉害,一蹶不振吧。
不过转念一想,要是他连这点挫折都经受不起,就跟“人才”不搭边了。
看向门口的李荇,李贤道:“去请左庶子,就说本王有学问要请教。”
李荇答应一声,就匆匆而去。
过去了一会儿,李荇还没回来,反倒是装扮一新的上官婉儿,捧着茶壶茶具过来了。
“殿下请用茶。”
看了一眼茶杯个个都是湿润的,就知道每一个茶杯,估计都经过清洗和试毒。
身在皇家,半个屁股也坐到了太子的位置上,李贤也就不在乎这些了。有些规矩,还是不要打破的好。
倒了一杯茶,放到自己面前,又倒了一杯茶,不用他开口,上官婉儿就捧着茶杯,送到了姚元崇那里。
姚元崇自然是受宠若惊,起身拜谢。
完成了这一切,上官婉儿又看了一下桌面,看了一下打开的窗户,这才蹲身行礼,慢慢的离开了。
李贤默不作声的看着她的这一系列动作,一直到她走出去,才露出了笑容。
从一开始的接触,就能看出来郑氏在她的身上下了多少的苦心。
而从这些小细节上,也能看出她的接受能力也是很强的。
也难怪她能够讨得武则天的欢心,要知道,一个美艳动人的女子,陪伴一个残暴的女皇帝,那可不是“伴君如伴虎”那种级别的危险了。而她能落得善终,真的很难。
又喝了一口茶,李贤起身,走到书房门口迎接萧德昭。
毕竟是求学,一些姿态得做足了才行。
很快,萧德昭就被李荇带了过来。
看得出,这家伙很高兴,或者说,人生来就好为人师,不管谁被别人求教的时候,都是暗爽的。更别说,向他求教的是李贤这半个太子了。
等到萧德昭行礼以后,李贤也微微行礼,苦笑道:“本王准备读一读《春秋》,奈何实在是拿捏不好其中晦涩难懂的句子,所以才让李荇去请左庶子,还望左庶子不吝赐教。”
萧德昭拱手道:“殿下言重了,为您解惑拾遗,本就是微臣的职责,不如,咱们这就开始?”
李贤点点头,请萧德昭进了书房。
姚元崇没资格参与对话,一直等到萧德昭进来坐下,这才行礼道:“学生准雍王府文学姚元崇,拜见左庶子,不知您教导雍王之时,能否允许学生旁听?”
涉及到学问,好多时候都是讲究“不传六耳”,虽然他这个文学有陪读的性质,但是要旁听,还是提前问一下的比较好。
萧德昭毫不在意道:“《春秋》煌煌巨着,注解不知凡几,老夫所言,也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你要旁听没问题,但是,不可宣扬,倒不是敝扫自珍,实在是老夫怕自己的见解,被真正的有学之士教训啊。”
能旁听就好,姚元崇就像是捡到了金子一样的开心,不等李荇动手,就亲自给萧德昭倒了一杯茶水奉上。
萧德昭并不意外自己能获得这样的待遇,但是对于姚元崇他还是懒得理会,看了一眼雍王的桌椅,皱了一下眉头,但还是选择了视而不见。
拿出《春秋》,萧德昭微笑道:“殿下,《春秋》成书之际,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
“而现存的《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