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管他樂意不樂意,反正多聽多看總是沒壞處的。
至於拍攝實踐則是一直都沒停過。
綠幕拍攝在高爽看來是個很好的教學切入點。
用到的演員不多,而且沒有複雜的場景切換。
除去後期要加入進來的特效之外,幾乎都是單純的鏡頭表達。
高爽在拍攝的前一天會給趙海布置第二天的任務,讓他晚上先準備。
第二天拍攝的時候則是由趙海先來,高爽在他拍完之後再指出其中的問題。
剛開始補拍的鏡頭還比較多,可最後越是臨近收尾的階段,需要高爽調整的地方就越少。
有一天,甚至趙海全程拍下來,高爽硬是沒有改動一點兒!
這種狀態雖然和趙海跟高爽之間的默契息息相關,可其中到底有多少趙海本身的努力卻不足為外人道哉!
在進入綠幕拍攝階段後,整個劇組可以說是徹底的閒下來了。
每天用到的演員就那麼幾個,工作人員也就服裝大姐和幾個輪班拉威亞的場務有些活。
就連陸九這個燈光師,也只是在現場跟著提點意見、看看熱鬧。
影棚里無死角光源布置,讓他能做的事情少之又少。
趙海卻反而成了整個劇組最繁忙的人!
白天在攝像機前趴一天不說,晚上還要絞盡腦汁去思考高爽布置的拍攝任務。
經常苦思冥想到凌晨,逮著高爽起床的點兒來請教問題。
儘管如此,可趙海從來沒有因為這樣的安排質疑過一次,也從沒在高爽面前提過半句辛苦。
他雖然憨直,可正常的人情世故還是看的分明的。
無論是布置作業,還是那些明顯超過他攝像職責的講解,都是高爽這個發小在有意的鍛鍊他。
他不確定高爽這麼做的意圖,也沒那麼多心思去猜測。
他只是明白一點,那就是再不努力就真的跟不上高爽越走越快的腳步了!
趙海知道自己雖然對於攝影攝像這塊兒有些天賦,可這天賦還沒高到足以支撐他在高爽劇組裡躺平的程度。
跟著高爽拍的這幾部戲裡,真正需要他動腦子的地方少之又少。
對於鏡頭表達的把控,高爽是絕對自我的,容不得攝影師自作主張!
趙海在這種情況下本可以選擇做一個無情的拍攝機器,可他並沒有。
不斷的琢磨高爽鏡頭的運用手法和意圖,成了他拍攝之餘為數不多的樂趣。
主要的片段聽高爽的,那他就多拍些花絮類的輔助片段。
畫面呈現方面,更是將高爽可能用到的手法當成一種猜謎遊戲。
在高爽開口之前安裝上自己認為正確的鏡頭,等著高爽在開拍前揭曉答案。
就是這種不斷的猜測與嘗試下,趙海找到了跟高爽最合拍的節奏。
可隨著琢磨的越深入,他就越是感覺到,高爽在幾部電影間的進步飛快!
鏡頭語言的運用也越來越高級。
很多他明顯覺得謬誤的處理方式,最後總能呈現出讓人驚艷的效果。
這種偏差讓他從心底里產生了一種危機感。
或許不知道高爽從哪部戲開始就因為能力不足的原因不得不換掉自己了呢?
這種危機感也讓趙海下意識的想要跟高爽多交流。
哪怕只是去吃宵夜,隨意的閒談,都能讓他安心不少!
和巴結無關,以他和高爽的關係,實在是沒什麼必要巴結這貨。
純粹就是出於本能的心理需求。
可以說,在這一階段的趙海,本身是迷茫和不自信的。
但是,恰恰也是這個時候,高爽對他的要求逐漸多了起來。
這個變化讓趙海欣喜若狂!
高爽將這個提升追趕的機會親手交到了他的手裡,他有什麼理由不去拼命?
……
綠幕影棚的戲份結束後,劇組又重新回到了久違的車墩影視基地。
不過這次的事情不多,滿打滿算就那麼幾組收尾的鏡頭要拍,最多也就兩天的戲份。
其中比較關鍵的是童年時期阿星救下阿芳和老乞丐這兩場。
之所以把這兩場戲放在最後,主要還是演員不到位的問題。
兩個孩子和老乞丐,高爽心裡都是有計較的。
影棚里拍綠幕的時候,趙東來回了一趟京城,再來魔都的時候卻是帶了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