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半农半兵,入则为农,出则为兵,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军人已经职业化了,当兵十年必须退伍,除非你能当上军官,否则一律强退,军中只留精壮男子。
而当兵,也成了众多佃户家庭的首选。儿子当了十年兵,回来以后带一笔钱,哪怕就是战死了朝廷也给高额的抚恤金,为什么要怕当兵呢?
咱不怕死人,反正兄弟多。
他迷茫了,难道百姓们都喜欢打仗吗?看着宣德楼下抬着孔子像静坐示威的书生们,他觉得好象吃了苍蝇般的恶心。
什么时候书生们也爱打仗了?
他当然不知道,书生们自然是不喜欢打仗的,可是他们背后的势力逼得书生们必须去做。因为每家每户都是在新大陆有田产,去耕种的全部是奴隶,如果没有奴隶,家里的几十倾地谁来种?难道要让这些书生们去种地吗?
第一回合,他惨败,百官胜,一年内,西夏被灭。国中精壮几乎消失……
斗不过大臣,他就把精力转到了内宫里,想多招几个妃子入宫。大臣们倒是没反对。皇帝想生儿子这是必须要支持的,就在中原替他选美。送了一百多名美人入宫。
这么多美人入了宫,就必须得盖宫殿,皇帝就想动用内库的银子。可是一问内库还有多少银子,差点吐血身亡。
因为他的父亲在临死前,将内库一分为三,一份给几位公主,一份留给自己。一份充到国库中。他认为父亲说得是当时的内库不是以后内库就按这么分,可百官们认为先帝说的是从此之后内库都按这个份例走。反正每年三百万缗的内库,落到他手里后就只剩几十万缗,别说盖宫殿。就连这一百多名美人他都要养不起了。
我是皇帝,大宋朝都是我的,我连个宫殿都盖不起?
他愤怒了,要求国库出钱给他盖宫殿,他要养老婆。养小老婆,养儿子,养闺女……
没想到百官们比他还愤怒,什么‘大宋朝出了个昏君,居然动用国库盖宫殿。这是天要亡我大宋!’‘皇宫必出妖孽蛊惑陛下,否则的话陛下从未动用过内库,怎会想到要盖宫殿。’
百官们要求将皇宫清理一下,以免得那个妖孽再蛊惑陛下。
赵顼陷入了两难中,是保住这一百多名美人,还是和大臣们对着干去盖宫殿。
来回拉扯了一个月,突然天狗食日,他蔫了……
郊祭之后,回到后宫,抱着皇后痛哭失声,皇后向他献计……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穿成了乞丐坐在龙椅上听政。
大臣们认为他没有体统,拒绝上朝,他派了黄门去殿外传旨,声称宫内没钱,他连衣服都穿不起。大臣们痛骂他,可是百姓们知道了之后,心痛的大哭,跑到宣德楼门前,要求给皇宫捐款,给他们心爱的皇帝买衣裳穿。
第二个回合,皇帝胜,百官败。
百官们将内库全部归还给了皇帝,三年后,皇城扩大了一辈。百姓们心甘情愿的为皇帝把自己的房子让了出去,搬到了远离皇城的地方。只因为皇家给的赔偿非常多,足够他们再买一套比现在还要大的宅院。
又过了几年,大臣们要西征耶路撒冷,他不同意,认为这个地方离中原非常远,西征要付出的代价太大,而且征服了之后没有什么用。大臣们陷入了狂热中,非西征不可,不仅大臣们同意,就连一直支持他的司马光都觉得西征是必然的。
一个离大宋朝几万里的耶路撒冷,征来了之后到底有什么用?就为了几个商贩们我们大宋朝就必须付出几万将士的性命吗?
他坚决不同意。
海商们愤怒了!因为自从耶路撒冷开始打仗起,整个东西方的航运就陷入了停滞中,如果战争不停止的话,那么多的瓷器、丝绸、香料要卖给谁?一旦航线断绝,那么带给海商们的就是破产。
海商们叫嚣着愿意提供军费和粮草,只要求大宋朝出兵。
皇帝觉得这些商人们疯了,就为了他们的利益,就让我大宋的将士以身来殉吗?将那些要求出兵的奏折全部驳斥了回去,命令他们不得无视将士的性命。
在这些要求出兵的奏折中,邹家的几位郎君是呼声最高的。尤其是邹守中,这位邹家最年轻的七郎君。他甚至上了一份海防图给朝廷,在他的奏折中,他列数了西征的数个好处,而其中一个好处是最吸引两府的。
“一旦西征,我大宋朝将获得无数的奴隶,同时将会控制住西行的航线,将它变为我大宋朝的私有品。一个将海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