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三藏师徒四人,辞别樵夫下了隐雾山,奔上西去的大路。一路行走了数日,忽然看见一座城池相近。
三藏说道:“悟空,你看那前面的城池,可是天竺国吗?”
行者摇手说道:“不是!不是!如来那里虽然称为极乐,却没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那山中有楼台殿阁,唤做灵山大雷音寺。就算到了天竺国,那里也不是如来的住处。天竺国还不知道距离灵山有多少路哩。那城池想来是天竺国的外郡,到前边方才知道明白。”
不一时就走到了城外。三藏下马,进到三层门里,看见那里民事荒凉,街道冷落。又走到市场路口之间,看见有许多穿青衣的人左右摆列着,有几个穿着冠带的人(指官员),站立在房檐下面。他们四人顺着街道行走,那些人都没有避让。
猪八戒粗苯,把长嘴掬(ju)一掬,叫道:“让路!让路!”
那些人猛然抬头,看见了八戒的模样,吓得一个个骨软筋麻,跌跌跄跄,都说道:“妖精来了!妖精来了!”
吓得那房檐下面的官员们,战兢兢地躬身问道:“你们是哪方来的人?”
三藏恐怕八戒他们闯祸,一力当先,对众人说道:“贫僧乃是东士大唐驾下去拜天竺国大雷音寺佛祖求经的人。路过宝方,一则不知道地名,二则没有落脚人家,刚刚进城,甚是失了回避,望列公恕罪。”
那些官员这才施礼说道:“这地方乃是天竺国的外郡,地名叫凤仙郡。郡里连年干旱,郡侯差遣我们在这里贴出榜文,招求法师来祈雨救民。”
行者闻言后,问道:“你们的榜文在哪里?”
众官说道:“榜文在这,刚刚才打扫了廊檐,还没有张挂。”
行者说道:“拿来给我看看。”
众官立即将榜文展开,挂在了房檐下面。行者四人走上前一同观看。榜上写着:
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
兹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大旱),累岁干荒,民田灾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渠空。
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
十岁女易(换)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
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
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祷(求)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
须至榜者。
行者看完后,对众官问道:“‘郡侯上官’是什么?”
众官说道:“上官乃是姓,这是我们郡侯的姓氏。”
行者笑道:“这姓氏确实少见。”
八戒说道:“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面有一句‘上官欧阳’。”
三藏说道:“徒弟们,先不要闲讲。你们哪个会求雨,给他们求一场甘雨,用来救济民众的疾苦,这乃是万善之事;如果不会,就继续行路,不要耽误了走路。”
行者说道:“祈雨有什么难事!我老孙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哪一件儿不是我幼年耍子的勾当!有什么稀罕的!”
众官听说后,派两个人急忙去郡中报告。
他们向郡侯说道:“老爷,万千之喜到了!”
那郡侯正在焚香默默祷祝,听到这些话,立即问道:“什么喜?”
那两官员说道:“我们今日领了榜文后,刚刚到市口去张挂,就有四个和尚,自称是东土大唐差往天竺国大雷音去拜佛求经的人,看见榜文后立即就说能祈甘雨,因此特意赶来报给大人知道。”
那郡侯立即整衣步行,也不用轿马多人,径直赶到市口,要以礼敦请(敦促恳请)。
急急有人来通报道:“郡侯老爷来了。”
众人闪到旁边,那郡侯一看见唐僧,不怕他徒弟们丑恶,在当街心倒身下拜,说道:“下官乃是凤仙郡郡侯上官氏,熏香沐浴拜请老师祈雨救民。望老师大舍慈悲,运神功,拔济(佛教语,泛指拯救),拔济!”
三藏答礼说道:“此间不是讲话的地方,等贫僧到那寺观中,才好行事。”
郡侯说道:“老师同我一起到小衙,自有洁净的地方。”
三藏师徒们于是就牵马挑担,直接去到府衙中,一一相见了。郡侯立即命人看茶摆斋。少顷,斋饭就到了,那八戒放开肚子吃饭,如同饿虎一般。吓得那些捧盘的心惊胆战,一往一来,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