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僧师徒四人离开了玉华城,一路上平稳,的确是所谓的极乐之乡。走了有五六日的路程,又看见一座城池。
唐僧问行者道:“这里又是什么处所?”
行者说道:“是一座城池。但是城上有旗杆却没有旗子,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等到走近跟前再问。”
等走到了城池的东关厢,看见那道路两边有喧闹的茶坊酒肆,热闹的米市油房。大路中有几个无所事事闲游荡的浪子,看见嘴长的猪八戒,脸黑的沙和尚,眼红的孙行者,都簇簇拥拥的争着看他们,只是不敢近前相问。唐僧捏着一把汗,只恐怕行者他们惹祸。又走过了几条巷口,还没有走到城门口。
忽然看见路旁边有一座山门,门上有“慈云寺”三个字,唐僧说道:“进去这里略微歇歇马,打一个斋如何?”
行者说道:“好!好!”
四人于是就一起进入了慈云寺。只看见那里边:
珍楼壮丽,宝座峥嵘。佛阁高云外,僧房静月中。
丹霞缥缈浮屠(佛塔)挺,碧树阴森轮藏(能旋转的藏置佛经的书架)清。
真净土,假龙宫,大雄殿上紫云笼。两廊不绝闲人戏,一塔常开有客登。
炉中香火时时爇(ruo,烧),台上灯花夜夜荧。忽闻方丈金钟韵,应佛僧人朗诵经。
四人正在观看时,又看见从廊下走出来一个和尚,对唐僧作礼问道:“老师从哪里来?”
唐僧说道:“弟子是从中华唐朝来的。”
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赶紧搀他起来说道:“院主为什么行这样的大礼?”
那和尚合掌说道:“我们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们那中华地托生转生。刚才看见老师衣冠丰采,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能得到这样的受用,所以理当下拜。”
唐僧笑道:“惶恐!惶恐!我弟子乃是行脚僧,有什么受用!像院主在这里闲养自在,才是享福哩。”
那和尚领着唐僧进入正殿,拜了佛像。
唐僧这时方才招呼道:“徒弟们过来吧。”
原来行者三人,自从看见那和尚与师父讲话,他们都背过去脸,牵着马,守着行李担,站立在一处,那和尚并不曾在意。忽然听到唐僧叫“徒弟们”,他们三人方才转过身来。
那和尚看见了,慌得叫道:“爷爷呀!你的高徒们怎么恁般的丑模样?”
唐僧说道:“丑则虽丑,倒是颇有些法力。我一路甚是亏得他们保护。”
正说话时,从里面又走出几个和尚过来作礼。
这个和尚对后来的几个和尚说道:“这老师是从中华大唐过来的人物。那三位是他的高徒们。”
众僧又惊喜又惊惧地问道:“老师是中华大国的人,为什么到了这里?”
唐僧说道:“我奉了唐王圣旨,向灵山拜佛求经。刚才路过宝方,特意来奔上刹,一则求问这里是什么地方,二则打一顿斋食就行。”
那些僧人个个欢喜,又邀请他们进入方丈。方丈里面又有几个给人家做斋饭的和尚。
这先进去的和尚们又叫道:“你们都来看看中华的人物。原来中华的人有俊的,有丑的。俊的真个是难描难画,丑的却十分古怪。”
那许多僧人同斋主都出来与三藏他们相见。相互见礼后,各自坐下。
喝完茶后,唐僧问道:“贵处是什么地名?”
众僧人说道:“我们这里乃是天竺国的外郡,金平府。”
唐僧说道:“贵府距离灵山还有多远呢?”
众僧人说道:“从这里到都下有二千里。这是我们走过的路程。西去到灵山,我们没有走过,不知道还有多少路程,不敢胡乱回答。”
唐僧谢了他们。
不一会儿,摆上斋饭来。
吃完斋饭后,唐僧要启程行走,却被众僧人和斋主一起诚恳地挽留,说道:“老师在这里宽住一二日,过了元宵节,去耍耍也无妨。”
唐僧吃惊地问道:“弟子在路上行走,只知道有山,有水,怕的是逢怪,逢魔,把光阴都错过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元宵佳节?”
众僧人笑道:“老师的拜佛与悟禅心重,因此没有念想这些。今日乃是正月十三,到了晚上就要试灯。后日就是十五上元了。一直到正月十八九,方才会谢(熄灭)灯。我们这里的人家喜欢办喜事,本府的太守老爷爱民,各地方都高张灯火,彻夜笙箫。还有一个“金灯桥”,乃是上古传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