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沈锯刚要出门就被三娃缠住了,“阿爹,你带我上山吧,我都好几天不上山了。你带我上去我保证不捣乱,我帮二姐采茶叶。阿爹~爹,你就带我去嘛~~。”沈锯被抱着大腿,无奈蹲下,把三娃背上。
沈锯带着六个村民,又叫刘跃带上他媳妇给工人煮间食,这下野鸭埌开了两个灶煮吃食,前所未有的热闹。三娃一到野鸭埌就撒丫子跑了,找柱子一起采茶去了。
沈锯选了一处地势较高又开阔的地方盖竹寮,竹子山上很多,就地取材就行了。为了方便管理,沈锯把刘跃调过来帮忙盖竹寮,又把一个村民调过去采茶。
沈锯打算盖一排七间的竹寮,为了防潮,做成了吊脚楼的样式。定好大致要求,沈锯把管理工作交给表兄刘跃,自己才好脱身干别的工作。
沈无求制好一批“沉底香”,没有合适的茶器试茶,心里总是不得劲,沈无求于是催沈锯,赶紧空出时间制作茶器。
接下来的三天,沈锯每天上午上山查看村民搭盖竹寮的进度,下午在瓦窑制作茶器生坯。沈无求也将新采的茶青收入储物戒里和沈锯一起制壶。制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沈锯虽然自己经营瓦窑十年有余,但是一向都是制作大而粗糙的陶缸陶盆。像这样小的功夫茶壶见所未见,更别说制作了。
当他第三次把快完工的茶壶捏坏,他真的想暴走,想撂挑子不干了。可是,看看一旁埋头苦干的儿子,才十岁,就为了这个家殚精竭虑,作为一家之主他没有理由退缩。
沈无求其实也是第一次制壶,但是在现代,他曾经因为喜欢吹埙,又因为自己手太小,买不到趁手的埙,跟着制埙师傅学习过陶埙的制作。
聪明人总是能触类旁通的,沈无求一边做一边教沈锯,遇到需要辅助工具就让沈锯临时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第一天,父子俩没制成一个令人满意的茶壶生坯,无所谓了,泥巴放回缸里加水泡泡还能用。
第二天,有了经验的父子俩终于制成了五只造型流畅,形态优美没有瑕疵的茶壶生坯。沈无求第一次在亲手制的壶上刻下“沈无求制”四个字,然而最终还得看烧制的效果,有时候烧制不当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第三天,上午沈锯上山查看竹寮工程进度,沈无求独自在瓦窑制作了茶船,还有品茗杯、闻香杯等茶具。下午沈锯回来,一起制壶。沈无求则开始制作,用于盛放废水的水盂,还有一些杯托。
其间沈无求还顺手制了三只音调不一的埙,来天启朝二十天了,他有点技痒,想念那悠远低沉的埙声。
竹寮盖了几天,正赶上沈大伯家豆腐坊开业前一天盖好了。大宝是采茶童子军的队长,于是沈无求让他通知大家休息一天。
二房早早就过老宅帮忙了,今天是豆腐坊正式开业的好日子,要做十板豆腐,比以往都多。在沈老爷子的强烈要求下,沈伯母赵氏心不甘情不愿地请了五桌亲友来吃席,因此还得弄五桌子菜。
两天前的晚上,躺在床上的赵氏对丈夫抱怨道:“要我说烧一挂鞭炮就行了,还请什么客?”
沈老大使劲戳了戳赵氏的额头:“你这头发长,见识短的蠢婆娘!开业大吉你不想着人气旺,不想着借机宣传,就只想着省钱。五桌人很多吗?咱家和老二家还有你娘家都坐满三桌了。
还有老舅家,村长族长的咱不趁机巴结,难道等有事求人了,才临时抱佛脚吗?咱们沈家是外来户,平日里不搞好邻里关系,就站不住脚!”赵氏被丈夫训了一顿这才如被割肉般答应了请客。
掌勺的是赵氏和刘跃媳妇儿,她们在沈无求的指导下做了三道豆腐菜:红烧豆腐、香菇炖豆腐还有豆腐鲫鱼汤。其中豆腐鲫鱼汤最受欢迎,大家都说没想到这么多细刺的鲫鱼,做汤起来真好吃。
赵老族长喝着奶白鱼汤不住点头,对沈老爷子道:“沈老弟,老哥我今年六十有六了,不怕你笑话,我真的是没喝过比这鱼汤更鲜美的汤了。”
沈老爷子得意的笑了,又故作谦虚地道:“赵老哥谬赞了,都是最普通的东西,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您若喜欢就多吃点,多吃点!”
滚滚分到了半碗鲫鱼汤,奇怪的是这只小猫儿,似乎不太喜欢吃鱼,它更喜欢吃山上打的野味。
还没到正午就散席了,走时几乎每家每户都顺道买些豆腐回家,十板豆腐做菜用了两板,散席时又卖掉三板。剩下的五板赵氏准备拉到镇上买。
要说沈伯母赵氏,人虽有点小家子气,但是做生意头脑挺灵活的。她剁了些肉沫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