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宁近期不仅忙着农事,还在画图准备建作坊。再三思索后,李延宁决定先忙完这一阵,等农闲了再去南林镇和高林村实地考察。反正椰子树和三七又没有长脚不会跑了。
但是孙大夫和卢大夫等不了。李延宁只能派了护卫护送卢大夫前去高林村找三七。
孙大夫年纪大了,李延宁轻易不会让他去深山涉险。李延宁还特地交代卢大夫,找到三七后,一定要记录下三七生长的环境,最好多问问当地的百姓,能否人工种植三七。
他对种三七一窍不通,只能寄希望于卢大夫和孙大夫以及药农们。野生三七药用价值高,可惜产量少,太珍贵。若是能种植,哪怕种植的年限需要久一些,也比漫山遍野找三七的好。
李青鹤有建作坊的经验,现在父子俩经常到各个乡镇去考察,三天两头不在家。
李延宁准备在永竹县建两个造纸坊。永竹县竹子多,山上有泉水,有建坊的条件。
而叠林村以及附近村落贫瘠的土地和沙地多,多种植红薯,可以酿酒——红薯烧。
璋叠山上果树也多,修了路后可以开发成果园,到时候也能酿果酒。
云天县有低矮的丘陵,这些地方有茶树,李延宁还发现百姓会采茶和简单的制茶。但是道路不通畅,炒出来的粗茶被一些行商低价收购了再转卖。
由于运输费用贵,制茶技术差,行商就算售卖也卖不了什么高价,收的不多,百姓生活还是困苦。
现在李延宁想要在这里建个采茶厂,统一收购,统一运输出去卖。制茶李延宁只知道一个大概,只能到时候集中村里有制茶经验的师傅一起琢磨。
他还发现这地方茉莉花挺多的,他立马想到了茉莉花茶。可惜茉莉花和茶叶怎么融合香味他不知道,他还得召集茶农再一起研究研究。
风禾县地处南部,气候更热,鲜花很多,其中玫瑰花最多,李延宁想搞不出来茉莉花茶,单纯弄点花茶也是好的。
到时候让孙大夫加点陈皮等药材调配一下,和晒干的鲜花一起卖干花茶也有的赚。
他相信男子爱茶,姑娘们定然会愿意尝试尝试能美容养颜的花茶。
茶厂必须得建,他记得茶叶有炒、摊凉、揉捻、晒干等步骤,但具体要做到什么程度,他并不清楚,制茶技术得让茶农在实践中再慢慢提升。
但是没有优秀的制茶师傅教导,一切靠自己琢磨,制茶技术什么时候才能有成果?
李延宁思来想去决定去信一封给舅舅,让他在江州和南州帮他挖挖墙角,看看有没有优秀的制茶师傅,他想高薪聘请回来教一教本地的茶农。
但是他也不抱希望,这时代有些技术的匠人都不会轻易教人,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例子可不少。
高端茶需要技术,但是粗茶就没那么多讲究了,走不了高端,咱们先走低端市场,都定城本地的百姓,还有隔壁的小部落民众,都是粗茶的受众对象,争取让茶叶走进寻常百姓家。
李延宁现在忙得脚不沾地,都定城十月的天气,中午太阳高照的时候还是很热,李延宁经常戴着草帽和茶农一起讨论着。
现在采摘的秋茶又叫“谷花”,听茶农说秋茶经过一整个夏季的雨水洗礼,香气优于春茶,更有韵感。他们只用最简单的晒干步骤,泡起来都喝的出来好味道。
这批茶做好后,李延宁第一个泡起来喝,茶香四溢,味道醇厚深沉且持久,喝起来挺有滋味的。这拿去卖定然有市场。这一批茶李延宁以个人名义全买了。
茶农有了进项,春季采摘茶叶时必然更加用心。既然要建茶厂,那茶山就必须种起来,不能再放任其自由生长,必须精心照顾。
茶树村的村民们从没想过,长在自家地里和山头没人要的茶叶,居然也能卖出好价钱。现在李大人要他们精心照顾,只要有钱赚,他们照顾得比谁都精心。
李延宁还给茶农定了标准,他会定期来买茶叶,以后还会有其他行商来买。不管茶农的茶叶卖给谁,都必须卖好茶叶。
若是茶叶粗制滥造,以次充好,被人举报且证实后,依严重程度按律受到处罚,轻则罚款,重则以后禁止卖茶叶。
李延宁先把规矩定下,把诚信经营的风气养起来,这样代代经营下去,制茶技术会慢慢提高,口碑也会攒起来,名气有了,钱财也就来了。
诚信经营这一项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到每一个作坊和行业当中。
天气渐冷,经过一整年的修路,都定城的路已经基本修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