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看着还有涨的恒生指数,他心情是有些激动的,这证明,他抛售的速度可以更快些。
虽然他不知道以前怎么样,但他知道1997年啊。
亚洲金融危机,多么的有名,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史无法忽略的存在,这一年,可以说,改变了很多东西。
如果没有张三出现,在原来的1997年,恒生指数以点开市,八月到达高点点,8月暴跌15,十月金融危机暴发,大恒指单日暴跌1211点,年底以收市,全年跌幅为33。
这个跌幅是以元旦过后,香江联交所开市那天计算; 这一年,全年的成交量达到了379万亿港元,可以说是历史新高。
而张三在这一年,抛售量,达到了1200亿港元,也显得很正常了,而且,有些股票,比如希慎兴业就涨得不太好,不过在后期就涨得很好,这样的股票,他肯定不会卖的。
等到了危机爆发的时候,张三也不会跳出来,说自己牛逼坏了多么多么的有钱,那不是聪明人的做法,他只会悄悄的进来,打枪的不要。
就像现在一样,他宁可少赚一些,也要快点跑路,但他可以少买一些股指期货,就是一个安全起见。
周敏敏现在地位超然,不用跑那么多通告,除了寇池外,其他的代言全都不接,就是这么有底气。
她在旁边看着张三在那里,轮动式的卖股票,就有些奇怪,这个家伙,一天天的,没做什么事情,平时更多的时候,都是搞一些奇怪的事情,想到私下里居然让自己穿女仆装,就有些羞耻。
张三查看着那些股票,当一支股票的成交量突然放大的时候,那只股票当天的卖盘就会很多,特别是卖一上面没有表露出来的卖盘。
还有大量在买一下面的买盘,他们也遭受到了偷袭,买一与卖一没有什么成交的情况下,买二买三买四就遭了殃。
周敏敏在这里,反而成了张三的秘书一样,为他端茶倒水;她是看不懂张三在做什么,但时不时有十几万上百万的成交,在屏幕上闪过,就感觉这些人,真不把钱当钱看,就看到他们麻木的接受指令,然后开始卖出股票,切换过程娴熟无比,就好像练习过千百次一样。
大量的现资从股市里流出,其实也有人认识到了不对,不过也没有太在意,每天平均千亿港元的交易,有十几亿港元的流出,也是很正常的吧?
数字这种东西,看久了,就会很烦,这里说的烦,是那种枯燥的烦。手指不停的切换界面,然后将手中的股票卖掉。
那些涨幅超过二倍以上的股票,都在张三清盘的名单上,如果是单一一只股票,张三的动作就会被人发现。
但每支股票都有在轮动,别人就很难发现,每支股票,都在出货,自然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不注意,就不代表没有被发现,不是说发现背后是谁出的货,而一种感觉。
那些在二级市场买卖金融相关产品的大佬发现,有人一直在出货,虽然还没有查到是哪些人在后面做庄,但是已经表明,他们手中的股票,买是买得容易,但高位套现,就不太容易了。
香江的股市,没有涨跌幅限制,但有人做空汇丰、长实、和黄、融信,可能下场就不太美好。
张三注意到了市场的异常,但他决定按计划继续抛售。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并没有抛售,反而放量之后,吸引过来更多人的关注,股市陷入发烧之中。
然而,张三心中暗自庆幸,因为他已经成功套现了大部分资金。
此时,周敏敏最近看了许多报纸,上面全是吹捧股市,吹捧楼市,吹捧……
现在香江,报纸仍然是主力,互联网发展起来不算慢,但仍然不是这些主流媒体的对手。
不是说互联网影响力小,而是主要是年轻人在使用;相对于那些四十岁左右的精英相比,还是报纸更有说服力。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与公信力有关,报纸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口碑,自然是不是短短三四年出来的互联网可比的。
当然,纸媒将来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来自跨界打击越来越直接,让他们失去了大量生存的土壤。
而且,现在看报纸的,大多是三十多岁或者四十多岁的年富力强的中产精英,他们看后,会有钱来行动的;而那些上网的,人数毕竟少数,而且还是一群没什么钱的家伙。
这样受众高下立判,纸媒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这次也一样,报纸上唱多的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