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和特蕾西终究会在好莱坞扎根,但这个根扎得并不牢靠,甚至有些地方还错了位。”韩易没有理会麦蒂的揶揄,一脸平静地叙述了下去,“跟小岛唱片和斯库特-布劳恩分道扬镳之后,你全盘掌控了自己的事业发展轨迹,可你并不知道这条路该往哪里走。怎么能怪你呢?你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也怪不了特蕾西,她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只是因为爱你,她才坚持在这个陌生的行业从头开始打拼。”
“你们用最熟悉的方式维护着基本盘,instagram、twitter,所有的社交媒体。没有业内资源,你们就到处寻找能帮你们提升曝光量的其他渠道。大流量博主的youtube频道、百万粉丝的网络访谈节目,以及其他与你音乐人形象并不搭界,甚至有严重冲突的宣传平台。”
“你自己也知道,在网络世界如此活跃,会让你身上的‘instagram红人’标签越来越固定,越来越无法摆脱。但是你没有办法,这个时代,没有流量就等于死亡。为了音乐梦想,你必须先做网红,才能赚到钱,帮自己找制作人、找作曲家、找作词者,一点一点拼出一张称不上完美的专辑。”
“两三年之后,你发行了第一张ep……为什么不是全长度的录音室专辑?因为没有厂牌签约提供预付款的你,暂时承担不起这笔费用。没有团队在背后做参谋和靠山,贸然放出十来首歌也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豪赌。毕竟,这一次,专辑里不会再有跟贾斯汀-比伯的合作单曲了。所以你决定先发行一个六七首歌组成的ep。一是为了试水市场反应,二是为了找到听见你焕新的声音之后,愿意跟你签约的唱片公司。”
“ep发行了,成绩……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进了公告牌的专辑榜,但是挂在第九十多位,第二周便掉了出去。精心准备的宣传单曲,没有一首上了单曲榜。给ep准备的巡演,只能在千人以下的小场地举办。哪怕你每天都在instagramstories上发卖票的短视频,许多场次也站不满,跟你线上的超高人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没有丝毫怨言,三十场巡演,从欧洲到美洲,你一场一场踏踏实实地演完了,修炼了你的唱功,更修炼了你的内心。你知道,拥有数百万粉丝的你,至少还能组织横跨两个大洲的livehouse巡演,比那些被唱片公司放弃就只能回归普通人生活的音乐人好太多了。”
“三四年过去,你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丑闻逐渐平息,恨你的人随着你的沉寂也渐渐四散而去,换了一波管理层的大厂牌,开始注意到有你这么一个线上存在感爆棚的话题歌手。很快,你便跟一家举世闻名的一线厂牌签订了合约。他们给的预付款虽然不高,但是承诺的宣发资源却是你解约以来梦寐以求的,他们甚至还能给你拍一个五位数预算的mv!”
“你带着兴奋难捺的情绪,在几十页厚的360度合约上签了字,你把这当成是你职业生涯的第二个起点。但很快,厂牌管理层带给你的,便只剩下了失望。除了不多的预付款之外,他们什么都要求你自己完成,连厂牌内部的合作机会都拿不到,更别说其他资源了。这个时候,你才恍然大悟——他们只是把你当成一个网红经济的试验品,你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一个自带流量的业余爱好者。他们不跟你讲专业,不帮你做推广,因为你根本不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抗争过,声诉过,在社交媒体上大声疾呼过,但得到的却只有嘲笑和冷眼。‘你看,她又跟厂牌闹矛盾了,这人就是难搞’。你心寒了,还有几张专辑的续约选项压在身上,你再讨厌这个厂牌,也必须学着与它共存。于是,你开始自己搭建团队,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努力寻找着自己的声音,做出了一张,真正属于你,你也真正喜欢的专辑。这才是你的第一张专辑。”
“可是你喜欢的声音不够主流,有些独立。你喜欢拉娜-德尔雷,拿她当偶像,可即使是她,商业成绩也没那么出色,再加上套在你身上的负面滤镜,和来自厂牌的零支持,这张全长度录音室专辑翻起了一些水花,有那么一两首歌甚至有了广泛的传唱度,但总得来说,它依然没能达到目标——没能达到斯库特-布劳恩2012年刚刚跟你签约的时候,告诉你在三年之内能够达成的那个目标。”
“接下来的五年里,你重复着这样有规律的生活。一张专辑接着一张专辑,一次巡演接着一次巡演。演出的场地越变越大,但只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