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禹州相安无事的时候,忠武大将军杨海荣奉命带领1万禁卫军前去永州平叛。
身为一朝少有的大将军的杨老将军,明显还是有着足够的实力,无论是行军,兵法布置,还是个人武艺,他都属于一流,
为避免秋天胡虏寇边,所以他得在一个月之内解决那些农民军。杨老将军没有多带兵力,只是凭借自己的禁卫军带。一个月之内击败五路农民军,击溃敌军30万人,斩获首级10万,擒杀贼首23人。
但可惜还是没根除农民军就得返回京师。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北虏和东夷了。
金秋九月,搁在李奇前世,那就是学生开学的日子,小假期结束的日子,而放在大辰王朝,除了是收获春小麦的日子,那就是游牧民族南下的日子。
草原各部在,孛兀汗国的带领下集结23部联军,发兵8万对大辰王朝北部开始劫掠。
孛兀部以前就是中原王朝的老对手了,早在前朝就经常对中原王朝进行劫掠。
直到辰太祖皇帝,在前朝皇帝去世,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直接篡位建立辰朝之后,为了给自己留点功绩证明自己不是只会篡位的小人,毅然决定北伐,结果被漠北逐步打的惨败。
惨败之后的辰太祖很快就在自己家里去世了。继位的新皇帝干脆被孛兀部打的丢弃了北方四州,只剩下现在的一京十州。
而孛兀部占领了四周肥沃之土,之后在此定居建立孛兀汗国,经常是掠夺汉人的男子回去作为奴隶进行耕种,女子为奴。
而现在孛兀汗国的汗王阿古达木更是远胜于他老爹。此前汗国劫掠汉人子民作为奴隶使用,动不动就被人打死,饿死。而他上位之后下令严禁随意的打杀汉人子民,汉人子民耕种有功者甚至还要奖赏。
如此一来,那些本来没有活路的奴隶,就成了他的拥护者,扩大生产了汗国生产力。而且阿古达木还跟在北方其他的草原逐步进行联合,一起南下劫掠,从辰朝身上吸血。
辰朝以前也想攻打收回北方四州,但结果就是人家游牧民族的骑兵一人三马,甚至一人四马,来去如风,截断你的粮道。根本就打不过人家。
更何况游牧民族子民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北方也不太平,不缺乏实战经验。住进城市之后更是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守城的各种方法,十分难缠。
而现在的汗王阿古达木特别重视汉人,尤其是重视汉人工匠。他还亲自去炉子边上进行过打铁的学习。向汉人工匠师傅进行请教改良盔甲。
此前孛兀汗国的骑兵,轻骑兵只是跟着普通部落一样穿牛皮甲,重骑兵在夺得北方四州之后是人穿重甲马不穿甲的模式,继续保持机动力。这阿古达木觉得以前打的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为了追击人家保持机动性,人披甲马不披甲。现在对付的是农耕文明又不能像其他部落一样跑路。所以说他自己设计,组装了一支人马披甲的重骑兵部队——铁林军。
虽然这次劫掠铁林军没有参加,但这并不意味着辰朝如果北伐的话,这支军队不会出手。这也是辰国皇帝为什么动不动打个平手就宣布和谈的原因。
此次南下汗国和23部出兵12万每人都是骑兵,一个人配3匹马,甚至一个人配4匹5匹马。
他们不需要硬碰硬地消灭辰国的驻边军队,只要绕过边堡防线,劫掠乡村庄园即可。
就算辰朝想要集结主力跟军队,跟人家决一死战也不成。人家进来抢劫的军队,通常是以1000到5000人不等的队伍规模分散开来,深入到各州抢劫,比如蓟州、冀州,甚至宁州,都有可能遭遇这个劫掠。
这也是孛兀汗国会邀请其他漠北部落一起抢劫的原因。帮自己挡一下刀。这些人什么都不挑,粮食、铁锅、牲畜、人口,他们都会要。
漠北年年劫掠已经导致大辰王朝都快适应了。就等着人家抢一票就走,然后跟人家简单交个手就行了。反正他们也从来不会攻城,损失的都是底下的普通民众。
皇帝派忠武大将军杨海荣继续当做劳模儿去监管北方防御事宜。只要等着人家漠北诸部抢劫完,带军追击一下,斩获几个人头即可。毕竟是面子工程。
九月中旬,皇上如愿以偿的接到了漠北劫掠大军跟禁卫军交手的消息。只不过遇到的不是孛兀汗国本部部队,是其他小部落的军队,斩首300级。
这就够用了,接下来就是派出使臣跟孛兀汗国进行和谈。而就当朝廷还在疲于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宁州这边又来消息了。东夷人再次抢占宁州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