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说找一处地势平坦的开阔地去跟他们进行一场决战,到时能发挥一下大正军的老营兵们的优势,但是老营兵的数量不超过三千,跟这几万骑兵对冲还是省省吧。
这两种情况还都是建立在太平军主动来进攻大正军的情况下,现在的太平军都往军营里头一待,不主动出击。
大正军要是想拿手里这点人跟人家打攻坚战,那可是送菜。
李宏信可知道,太平军在攻占湖州围剿张松民的时候,少说也是出动了二十万的战兵部队,现在进入苗族的部队不会达到十万,也就是说他们至少还有一多半的人没到。
,!
等太平军的这些部队到齐了,这仗只会更难打。
李宏信心中只剩下了一个办法法——截断太平军的粮草。他知道,太平军二十多万人,人吃马嚼的粮草肯定不会少。如果能够剪断他们的粮道,在苗州境内将他们饿死,就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
李宏信站起身来,来回踱步,他的双手不停地揉搓着。他的脑海里不断地回想着之前的战斗,但是却没有找到可以利用的战术。
突然,他想起了在永州时和张松民一起对抗大辰军的时候,姓张的这厮用过断粮道的招术。
没道理轮到对付太平军的时候,张松民就忘了自己的老手段。这个时候,张松民已经都已经凉透了,那就说明他当初袭击粮道的手段对付太平军根本就没奏效。
李宏信的眉头渐渐皱在一起,他决定重新审视战争的全局,重新制定战略。
不过说的也是,太平军这两年来南征北战,东夷,北虏,大辰,还有农民军。四个势力都被他太平军打过,这四个势力放眼中原,哪个不是庞然大物,哪个势力当中没有优秀的将领,谁会想不到断其粮道这种最有效的招数呢,但是这两年来都没听说过有谁袭击成功过太平军的,就足以说明这事的难度有多大。
总体来说李宏信带着援兵赶过来,除了让他们自己人心更安稳一点之外,对于局势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万康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杜成栋,梁成华带着太平军步兵以及火器部队主力与前锋骑兵部队正式会合。
苗州之内的太平军骑兵部队。早就探查到了李宏信亲自带着两万七千多的大正军主力也来到了前线驻扎。
但是他们对于这个消息并没有什么太重视,依旧是保持戒备不主动出击,只要他们不过来惹事就不去揍他们。
现在自己家的步兵和火器部队到了,就是动手的时候了。
太平军二十二万大军对战大正军二万八千。
李琦对于接下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甚至放出话来,这一次收复苗中说不定比上次收复湖州还要快呢。
太平军的步兵和火器部队也进入苗州了,毕竟二十多万人会合声势太过于浩瀚,就算想拦也拦不住,哪怕你是个瞎子,你也能听见那声音。
所以大正军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事情。
说实话,李宏信在打这一仗之前,其实也做好了输的准备。
毕竟对于太平军而言,这一张完全就是碾压局。
而李宏信迎战的理由之一就是他根本连个劝降的使者都没看到,说实话,这种敌我战力悬殊的情况之下,暂时臣服务换取时间来发育是个十分不错的选择。
而且大正军臣服于李琦也并不丢人,李琦本人的性质其实也是属于农民起义军。
但是自己当家作主和给别人打工毕竟是两个概念。
而且虽说为了百姓不再经历战争,苗州好不容易建立的秩序不再崩塌,如果李琦愿意善待苗州百姓。
李宏信也愿意舍弃这个位置,但是说实话,他愿意,大正军里面的其他人可未必约。
远的不说,说近的牛正兴和回英杰。这两位老伙计已经跟随李宏信多年,现在依然牢牢的惦记着建国以后的宰相和大将军职位。
如果李宏信真的说出口了,明明白白的说我不想当皇帝了,那这两个人是第一个跳脚炸毛的。
毕竟如果李宏信不想建国登基当皇上,他们两个就没有合适的理由当大将军和宰相了,所以哪怕是嗯也会把李宏信摁在龙椅上登基。
这二位都如此,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如果说李宏信表示自己愿意放弃现在的权利,当个普通老百姓只要求李琦善待苗州百姓就好。
那么大家伙肯定会把他软禁起来,以他的名义继续号召苗州的民众们抵抗太平军。
那还不如李宏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