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些偏离了原本的话题,但却展示了他对马成林的信任。
\"的确如此。在我的未来规划中,并不需要那些精英阶层和嘴炮儒生。\" 李琦用右手轻抚自己的脸庞,胳膊肘则懒散地搭在椅子上。他继续谈道:\"嗯,虽然我的登基典礼可能不需要照旧办理,但我们仍需要一些仪式感。”
,!
“毕竟,我来到这里已经有几年了,经历了许多艰辛,现在终于达到这个阶段,我觉得应该给自己和其他人一些仪式感。如果一切都悄无声息地进行,我会感到有些遗憾。”
“怎么说呢,来这也有几年了,好不容易到这个地步了,总归得给自己或者给别人看点仪式感。要是就这么不声不响的登机,我自己也觉得有点亏。”
“先一点先确定就是咱们的国旗就是之前画的那个红黄配色的日月星辰旗就行了,原谅我文化低,也没有什么有内涵的想法。”
听到李琦的自嘲,众将军纷纷低头,表示自己也没有更好的想法。他们不愿让主公为自己的仆从而道歉。
\"好了,抬头吧。我只是简单地表达一下,并不需要你们这么严肃。你们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在我的登基仪式上,阅兵仪式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能组织一场盛大的阅兵,你们是想站在台上与我一同观看,还是带领着部队在下方列队呢?\" 李琦的声音温和而坚定,透露出一种王者的气质。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房间,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李琦的目光中闪耀着光芒。
其实,对于李琦在登基大典上举行阅兵仪式,众人并不感到意外。
毕竟,这并非李琦第一次这样做了。在庆典的时候,阅兵仪式结束后,大家一起欢快地享用美酒美食,尽情庆祝。
就连过年的时候,李琦也推迟了所有传统节目,直接跑到军营里,目睹部队的操练,并和士兵们一起欢度除夕,品尝美酒佳肴。
可以说,李琦对自己的部队和阅兵仪式都非常喜爱。
杜成栋、马成林、余成才和梁成华这四个人对于李琦的提议感到有些纠结。站在主公身边守护他在登基大典上自然是一种奖赏,他们非常乐意。然而,他们也希望能为主公做更多事情,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到下面组织阅兵仪式,这样的话,与主公的距离就会有些遥远,这让他们有些心痛。
最后,四个人商量决定分工。两人将陪伴主公站在上面,随时准备为他服务,而另外两人则负责在下面组织阅兵仪式,直接参与其中。
马成林毫不犹豫地表示,他一定要站在主公身边,准备随时为他服务。毕竟,他之前曾数月被派去扫荡漠北,他希望能多待一会儿在主公身边,为他尽忠职守。
最后决定杜成栋和梁成华在下面组织士兵们进行阅兵,布置阵列。马成林和余成才在上面随时侍奉主公左右。
梁成华:“在登基大典的那一天,广场两侧要整齐排列着军队,士兵们严肃而整齐地站在那里。
阅兵仪式开始了要鼓声响起,军乐队奏响激昂的乐曲。
士兵们纷纷行进,步伐整齐,眼神坚定。他们手持武器,高举起来,向天空中挥舞着。
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士兵们的训练有素和战斗精神。”
李琦:“你说的不错,不过向天挥舞武器这个我觉得就免了吧,毕竟到时候要庄重一些就好,如果动作太多的话,效果也不是那么太好,到时候你再来重新安排吧。”
余成才沉思片刻,眼神逐渐明亮,他向着李琦微笑道:“对了主公,您这登基大典打算什么时候弄啊?现在马上就要十一月了,过一阵的话天可就冷了,到时候恐怕百姓们都忙于过冬生计,没有多少人会来看看吧。”他的声音温和而充满关切。
李琦抬起头,看着余成才,脸上露出了一丝思考的神色。他思索了片刻后,缓缓说道:“你这也是说的有理呀,不过到时候咱们现在还有个问题没有决定下来呢,那就是咱们首都定在哪儿啊?”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困惑。
马成林听到李琦的问题后,眉头微微皱起,思考着最佳的解决方案。他对李琦说道:“其实我们直接沿用大辰以前的京都也行,地理位置也比较居中。主公,你有比较心仪的城市吗?”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透露出对李琦的顾虑。
李琦抿了抿嘴唇,眼神有些迷离,他在脑海中回味着各个城市的风景和特色。他说道:“就是没有特别中意的城市才能跟你们讨论这个问题,实在不行的话那我们也在京都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