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逃民们始终没有见到他的家人或者护卫来寻找他,甚至有不少人已经丧失了耐心,想干脆将他打死埋了算了。他在逃民们中间成了众矢之的,每天都过着生死攸关的日子。
,!
终于,在中午时分,两个亚历山大的护卫好不容易摆脱了强盗,找到了这个地方。他们的衣衫褴褛,满身的污垢,看起来疲惫不堪。
逃民们的领头人,一看这俩人也是风尘仆仆,身后并没有其他人跟随。他们面面相觑,心生怀疑。于是他开诚布公地表示,你们要找的人在我手里,但是想让他安全的话,必须把钱交出来。
两个护卫看着人群中的逃民们,心知自己在这个人群中是弱势的,武力夺取胜算不大。他们心有不甘,但只能将身上仅有的几个银币凑了出来。
逃民们接过钱,仔细查看后确认这伙人确实没有其他后手,于是将亚历山大放了回去。亚历山大重获自由的第一时间,并没有想着如何报复逃民们,也不是想着有多委屈。他明白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心中充满了感激和警醒。他顺便向逃民们打探现在的西域是什么个情况?
亚历山大才到现在的西域是多么的危险,布尔虎特部落在大肆抓壮丁争粮备战大夏,而且现在还遍地都是逃民和土匪,安全无从谈起。他感觉自己在西域也是一片不安全,只靠身边的两个护卫,他未必能活着见到木黑秃哈。一时间,亚历山大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他环顾四周,只见大漠苍茫,沙尘飞扬。他的目光扫过逃民们疲惫的身躯、满是皱纹的脸庞,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助与绝望。
大夏五年三月二十八,春风轻拂着广袤的大地,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布尼塔尼亚国的战场上。战争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强烈的战鼓声震耳欲聋。
自从布尼塔尼亚国国王集合自家部队和卡尔萨德军,曼斯尔特军两支友军合围大夏军偏师失败,反被击败后,布尼塔尼亚守军士气低迷不已。他们疲惫不堪,踌躇满志的大夏军显得更加强大。
四月初八,大夏军已经占领了布尼塔尼亚国的一半土地。他们勇冠三军,如猛虎般咆哮前进,无人可挡。
四月十七,大夏军将军马成林带领五万大夏军发动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攻势,将卡尔萨德军彻底击溃。战场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卡尔萨德军伤亡超过两万,他们被迫撤离布尼塔尼亚国,声称自己伤亡太重,暂时无法给布尼塔尼亚提供军事支援。
四月二十四,大夏军将军梁成华指挥十万大夏军将曼斯尔特军围困在腊拉蒙峡谷之中。这片峡谷崇山峻岭,如同一道天然屏障,曼斯尔特军陷入了困境,无法脱身。
五月初二,大夏军继续向布尼塔尼亚国的城池和村镇发动猛攻。他们如饿狼般凶猛,一座座城池在他们的攻势下纷纷沦陷,布尼塔尼亚国的土地已经被大夏军占领了七成。
五月十七,大夏军将军梁成华已经将腊拉蒙峡谷中的曼斯尔特军击溃。曼斯尔特军在困境中奋勇抗击,但最终无力支援布尼塔尼亚国,只能黯然退却。
在这场战争中,大夏军的威名日盛,他们勇猛无畏,如同神仙下凡。而布尼塔尼亚国的守军则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他们面对大夏军的进攻只能束手待毙。
国土沦陷七成,可战之兵不足三万。布尼塔尼亚国的境地堪忧,如同一场黑暗的梦魇笼罩着整个国家。身处国都的城墙上,风吹过时,那些古老的石块仿佛在低声呻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灭亡。
布尼塔尼亚的国王临危受命,他的面容虽然被岁月刻下深深的皱纹,但仍然透露出坚毅与不屈的意志。他站在城墙上俯瞰着国土,眼神中闪烁着对家园的眷恋与无尽的忧虑。他知道,此刻他的国家已经岌岌可危,而他所能依仗的战士寥寥无几。
与此同时,布尼塔尼亚的军队正在艰难地进行最后的坚守。他们大多顽强地守卫着城墙。他们的面容被汗水浸湿,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这是一支英勇的军队,尽管人数稀少,但他们的战意却丝毫不减。
本来,布尼塔尼亚的希望并非只寄托在自身。来自盟友曼斯尔特和卡尔萨德的援军已经赶到,他们身着盔甲,手持兵器,目光坚定地凝视着敌军。曼斯尔特的战士高大威猛,卡尔萨德的战士则身手矫健,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英部队。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垂青布尼塔尼亚。大夏军的强大压力让布尼塔尼亚军队不断后退,曼斯尔特和卡尔萨德的援军也被迫撤退。敌军的威势如洪水般汹涌而至,将布尼塔尼亚国推向了灭亡的边缘。